想要從這裡,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既能夠保證藩王們的權利,不把藩王分封制度給廢除。
同時又能夠防止藩王們在今後作亂,威脅大明內部的統治,確實挺難。
但我這裡,倒是有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
這就說給大哥聽一聽,看看如何。”
說罷之後,沒有賣什麼關子,接著開口道。
“父皇所制定的藩王分封制度,是把藩王們,分封在我大明國內。
這樣以來,確實容易引起,諸多這樣那樣的麻煩。
但……若是把藩王們,給分封在我大明之外呢?”
梅殷說出來了,他所想的辦法。
對於這事兒,他在此之前就有所考慮。
現在,之所以思索這麼久才說出來,就是在想著要透過什麼樣的辦法,才能比較好的把這個事兒說出來。
並且還能夠讓朱標,以及其背後的朱元璋,認同自己的這個說法。
並在今後付諸行動。
真的把藩王封到海外去。
隨著在這個時代生活的時間越來越長,再想想後世的種種事,尤其是近代的屈辱史。
梅殷在此之前,便已經是升起了,在這個時代推上一把的心思。
在自己離開大明之前,也要做上一些事情來。
順勢把大明給推到外面去。
讓大明的君臣,以及更多的人,把目光從大明的國內,轉移到海外去。
促進大明的大發展。
乃至於讓殖民之路,從大明發起!
這個時代,是一個特別好的時代。
距離西方的地理大發現,還有很遠的時間。
造船技術,水師等諸多……洪武時期的大明,都處在全世界的領先水平。
而開國年間,大明的武德又特別充沛。
又有朱元璋這樣的一代猛人,還有大明的諸多精兵悍將。
而自己之前又透過死諫,海禁與市舶司的事,明顯是讓朱元璋認識到了,海外的財富有多少。
市舶司有多重要。
相信朱元璋在此之後,肯定會想方設法的,去做這些事兒。
不過在梅殷看來,這個事情還有些不夠。
僅靠這樣的辦法,還不行。
他這邊還可以再抓住時機,儘可能的在這個事情上,再推上一把。
讓其以更快的速度,和力度,對外進行發展。
比如藩王外封,便是如此。
與其讓這麼多的藩王,留在國內的一畝三分地上,給大明製造出諸多的混亂。
成為大明的負擔,加劇大明的內耗。
令朱元璋等人,心中無比糾結。
那反倒不如把這些藩王們,都給推到海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