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三六章 啥?布衣宰相是梅殷?!

幾次征伐倭國,次次都失敗。

還都是因為天象的原故。

這等慘痛的教訓,也讓朱元璋起了一定的疑慮。

若是在這陸地上,兵對兵,將對將的打。

多少倭國人,都不夠朱元璋派兵滅的。

但是元朝的那種,遇到天災的事情,著實是讓人有些心驚。

讓人很擔心,一不留神就會步了元朝的後塵。

畢竟人力有窮盡,不可能和這等強大的天象相抗爭。

再加上當時,大明也是才建立,各方面都不穩定。

尤其是北元那邊,殘存勢力還是挺大的。

朱元璋暫時也就壓下了這口氣。

按照原本的歷史,一直到後來朱元璋也沒有派兵前去倭國那邊,給他們送溫暖。

按照原本的歷史,甚至於到了後來,更是把周圍的不少國家,列為了不徵之國。

認為那些地方,都是蠻夷之地,地處偏遠,貧瘠。

‘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

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若其不自揣量,來撓我邊,則彼為不祥。

彼即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犯,亦不祥也。

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

這是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給他的後世兒孫,所留下來的一些告誡的話。

其中,倭國便也是在這不徵之國的行列之內。

站在這個時候的,朱元璋的立場上來看。

尤其是晚年的朱元璋立場上來看,朱元璋說出這樣的話來,也並非沒有一定的道理。

朱元璋得出這樣的結論,是看了漢隋唐等諸多、對周邊小國進行征伐結果的前提之下,所做出來的。

並且,華夏對周圍那些藩屬國的態度上面,也一向比較仁慈。

整體上而言,是處於賠錢賺吆喝的狀態。

只要真的臣服了,那麼在今後,這些藩屬國遇到事情了,求助於宗主國。

宗主國這邊,真的會出兵幫他們平事兒。

而華夏本身,就地大物博,再到周圍的那些地方去動手,遠征,大多數的情況下,真會勞民傷財,得不償失。

再加上老年時的朱元璋,早就已經沒了年輕時的衝勁。

會做出這樣的決斷來。

但也能夠讓人理解。

當然,現在自己來了,那肯定是要推動這些事情,出現一些轉變的。

不徵之國這個事兒,肯定不能讓朱元璋,如同歷史之上那般,將其給列出來。

而小日子那邊,想要如同歷史上那般,不被大明攻打。

也根本不可能。

別說到了後來,那邊也派來了一些人,緩和了一下這個矛盾,讓朱元璋面上好看的一些。

這次,就算是他們那邊派來使者跪下喊爹,喊爺,喊祖宗都沒用!

該動手,還是要動手的!

梅殷覺得,今後把那邊作為大明的一個海外行省,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