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這事上多想了。
再說,訊息距離做這些事兒還早,今後還有很多的時間,對這個事來進行思索。
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些,更為完善妥當的辦法來。
也可以先想方設法的,探探朱標他們的口風。
萬一老朱他們給直接就同意了呢……
而且再說到了現在,他也只有數學教材而已。
至於這才出現的物理教材。他沒有拿到手中。
需要下次朱元璋來到雙水村這邊時,對朱元璋進行死諫,才能拿到。
這事兒在梅殷看來,是比較難的。
畢竟老朱來一次,自己就死諫他一回。
尤其是上一次的死諫,鬧的動靜是真的不小。
再想讓老朱來雙水村這邊,只怕沒那麼容易。
而是,在梅殷思索著這些事情時,也有一些人讀書人,正匯聚在一起,積極的推動著一件事兒。
這件事兒就是恢復科舉!
如今的大明,公認的天下文宗,非宋濂莫屬。
就是那個寫了送東陽馬生序的那個宋濂。
宋濂除了名頭大,為文壇之領袖之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
那就是太子朱標的老師。
而且還是特別受太子朱標尊敬的那一位。
太子在皇帝那裡有多大的面子,又有多大的權勢,眾人都知道。
所以這事兒,以宋濂為首再正常不過。
說起這事兒,他們這些人就也覺得有些難受。
畢竟此前,經過他們千辛萬苦的努力。
終於是說動了朱元璋開了科舉。
這件事兒對於他們而言,當真是一件無與倫比的盛事。
科舉才是他們這些文人士大夫階層最為重要的一個事情。
沒有之一!
這是他們的根基之所在!
只要皇帝堅持以科舉取士,而科舉考試的內容,還是他們儒家的東西。
那麼別管讀書人裡,誰在浮浮沉沉,但有一點終究沒變。
那就是整體的讀書人的利益,能夠被儲存。
並且還會隨著時間的發展,越來越壯大。
尤其是一個國家經歷了幾個皇帝之後,更是如此。
隨著那些在戰場上,追隨著皇帝的開國功勳們,一個個的去世,位置騰出來。
到了後面,從朝到地方,佔據主導地位的一定是他們讀書人!
這點原因倒也簡單!
畢竟開國之戰,一般而言只有一次。
但是科舉往往三年取士一次。
還在整個社會,都形成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