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個時代的風氣便是如此。
而且朱標又有一個名叫宋濂的老師。
受到儒家影響,肯定會特別的多。
現在聽到朱標所說出來的話之後,梅殷才發現自己在這件事情上,對朱標誤會頗多。
為之意外之後,又一下子變得驚喜起來了。
朱標在這件事情中是這麼一個態度,那接下來很多事情就好辦了。
若是歷史之上,朱標沒有出意外,能夠順順當當的從朱元璋的手裡接過皇位。
那麼很多的事兒,都會變的大不一樣。
而這也更加堅定了,梅殷在接下來,要想方設法保住和太子朱標性命的決心。
“二妹夫,你的意思我已經明白了。
機巧一道,確實很重要。
也是個大事。
只是……一開始就弄很大陣仗,很大規模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我和父皇,想要全力支援也總得有一個理由。
所以二妹夫你這邊,不如先弄一個小學堂,自己先琢磨著。
多在這裡面找找經驗。
就像你在這溫室大棚裡面種紅薯,為明年找經驗是同樣的道理。”
太子朱標望著梅殷說出來了這樣的話。
這種前無古人後的事,要是別的人提出來,主要想要這麼順暢的就讓朱標答應是不可能的。
但是現在,提出這些的,是梅殷這個二妹夫。
梅殷早就透過,他之前的那些做法力,取得了朱標他們的信任。
讓他見識到了他的本事。
更重要的就是,深刻的認識到了,梅殷弄的火藥,以及玻璃,水泥等眾多東西的巨大價值。
所以才會在這個時候答應的這麼幹脆。
但同時,有一點卻也說的明確。
那就是這事兒可以做,但是一開始就大規模進行是不可能的。
只能是小規模的進行。
說白了,就是要讓梅殷透過實際效果,像他,以及天下的很多人證明,梅殷的這種想法是正確的。
真的能夠做出足夠耀眼的成績。
只有這樣的話,他們這邊才有拿得出手的理由。
在接下來對這個事兒進行推行。
知道了朱標在這件事情上,是這麼一個看法。
梅殷對此倒也並不怎麼意外。
這和他在此之前所想的一些結果,沒什麼區別。
畢竟這是一個新事物,牽連甚廣。
朱標朱元璋他們,不可能直接就把這些,給提升到最高的地方。
可能需要一步步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