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裡暗裡進行交鋒。
皇權和相權的較量,自古以來就沒有停止過。
胡惟庸如今,早就已經開始上下其手了。
在大事上面他不敢多做什麼,但是在那些小事上,卻會拿著在那裡做人情。
根本不必呈送給父皇,自己就給處理了。
送到父皇這邊的奏章,都是被篩選過的。
有些事兒想要讓父皇知道就送過來,不想讓父皇知道,就不往這邊送。
這也是父皇為之惱怒的一個原因。
總覺得自己是在看別人弄的二手東西,有被愚弄。
而你二妹夫現在所出的這個主意,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不僅考慮了皇帝精力不夠,不足以處理這麼多問題的情況。
同時,還將還順帶解決了中書省權力過大,欺瞞皇帝的種種做法。
遇上一些能力不夠的皇帝時,讓朝中的這些能臣,寫出處理的意見,讓皇帝的定奪,也同樣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彌補皇帝能不足的短板。
雖然這樣做,在今後同樣還會產生不少的問題。
比如一些朝臣在處理之時,會在裡面新增上一些自己的私貨。
而這些幫助皇帝處理朝政的朝臣,在官員之中的影響力,也肯定要比尋常的官員要大。
甚至於在今後,有可能會形成隱相。
但是不管怎麼說,最終的決策權,終究還是在皇帝的手中握著。
只要皇帝不聽他們的,他們也沒什麼辦法。
甚至於,哪怕出現一個特別無能的皇帝,被臣下愚弄。
那有這樣的一個制度,在接下來新的皇帝登基後。
主要是一個有能力,有想法的皇帝,也能在很短的時間裡拿到權力。
不至於沒有任何的還手能力。
這個制度,確確實實特別的好,各方面都臻於完美。
自己來這邊問二妹夫,果然是問對了。
哪怕他也知道,二妹夫這個時候所說出來的這個辦法,有很大的可能是二妹夫從看到的一些歷史裡所得到的。
但別管怎麼說,對於朱標而言,就是有用。
他也覺得,這就是二妹夫給出來的主意。
梅殷此時給朱標所說的,自然就是大明在今後,所發展出來的內閣制度。
但是他所說的,並不是完全體的內閣制度。
畢竟完整的內閣制度,除了外面的內閣之外,宮內相應的還有宦官組成的司禮監。
但是這些,梅殷覺得完全沒有必要說出來。
因為老朱肯定是不會用的
對於後宮干政這事,朱元璋是深痛惡絕!
大明皇宮裡現在的太監,絕大部分都不識字。
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按照原本的歷史,大明皇宮裡的太監,被人教著認字,還是到朱瞻基這個所謂的六邊形戰士時,想要偷懶當懶狗。
才將之給定下的。
讓宮裡面的太監,讀書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