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開始,就有三個選擇。
除了本身的應天府城之外,還有另外兩個地方。
一個是中都城,另外一個就是開封。
當時自己這裡還下旨,稱開封為北京,應天府城這裡為南京。
只不過,想法是好的,後面讓人前去進行了一番的視察,才不得不打消這個念頭。
實在是開封府城那邊,早就已經被打爛了。
再加上宋末時,有畜生掘開黃河,導致河水氾濫。
到了如今,開封那邊早就已經不適合作為都城了。
到了現在,朱元璋也已經是斷絕了把都城從應天府城這邊,給遷往別處的打算。
他覺得,這裡才是他真正的龍興之地。
畢竟他真正站穩跟腳,算起來的話,就是從拿下應天開始的。
正是以這裡為根基,四處出擊,最終自己才取得了天下。
有了如今的地位。
中都城,也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失敗。
從模擬器當中他也知道,老四這傢伙,在靖難成功之後,後面進行了遷都。
把都城從南京給遷到了北平。
在那裡營建了自己大名的京師。
從那之後,大明的都城,就留在了那裡。
應天成為了陪都,大明的兩京制,也至此正式開始。
他自然能夠明白,老四為什麼執意要遷都。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北平那裡是他的封地。
他在那裡經營了很久,過得舒服。
在南面這裡牽制太深。
總會覺得不穩。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則是老四的靖難,以及成功後持續性的削藩這些做法,導致自己所以藩王為核心所鑄造出來的,防禦北面的一道道的防線,被撕扯了一個粉碎。
而北面草原那裡,又不得不重視。
經過了四年的靖難,那邊不少又變得不老實了。
他需要解決北面的問題,
將京師給定居在那裡,很顯然是更加有利於進攻。
除了這些之外,還能夠更加有效的彌合南北之間的裂痕。
能夠將南北融合的更好。
但是老四這麼做,也同樣有著其他的缺點
比如京師過於靠北,直接弄成了天子守國門。
再比如,那裡距離兩浙等江南富庶之地,太遠了。
後期大明這裡收不上賦稅,和他的這個決定不無關係
任何一個決定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只有利益沒有壞處。
朱元璋執政這麼多年,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