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凌天香似乎害了相思病,可這個被她苦苦思戀的男主角,現在卻遠在千里之外的安遠城。
這一次,孟天河回到安遠城,本是隻想通知魏老頭他們一下,自己插旗造反了,讓他們提高些防備,免得被凌天仁派人暗算了。
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魏驚城的態度異常的積極,等他一說完,立即就將武院的所有弟子都彙集了過來,當眾宣佈相應孟天河,跟著他一起造反。
五百多名武院弟子竟然無一退卻,隨後,“四才子”帶著眾弟子衝擊府衙、軍衙,迅速的控制了安遠城,控制住了城中的五千多駐軍。
孟天河對此震驚意外之餘,也是心裡頗為的感動,沒想到白馬武院竟然成了他堅強的後盾,這使得他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善待這些兄弟。
在重新整編了軍隊之後,孟天河便讓他們先行帥軍前往奉化與凌天義回合,而他自己卻置身進了隴山,找到彭老的墳冢,用舒白羽和賈榮的人頭給彭老祭了靈。
然後他又回到安遠城看望了一番老朋友,當陸璟得知他起義造反之後,這個文弱的書生,竟然和魏老頭那些粗人一樣也叫囂著要隨他一起起事。
沒辦法,孟天河只有答應他,帶著他追趕上魏驚城的隊伍,然後自己一個人坐著小飛先行飛往了奉化。
這一來一回正好是半個月的時間,當他再次回到奉化之後,凌天義立即將他走後這段時間的情況向他一一的做了彙報。
孟天河聽完,也是十分的滿意。
當晚,以凌天義的名義便召開了一個盛大的宴會,在宴會中,凌天義鄭重的向眾人介紹了孟天河,雖說眾人表面客套,可是均是流露出一臉的不屑。
對這種情況,孟天河心中早有了準備,也有了安排,這一次只不過是讓大家混給臉熟而已,接下來的才是重頭戲……
奉化的鉅變,立刻震驚了全國,甚至連周邊的北秦等國探子也都得到了訊息,紛紛發急信向國中回報。
然而,不等各國收到回報,南凌國卻再起了風雲。
凌天仁御駕親征,率領五十萬大軍征討奉化叛匪,訊息再一次像雪片一般的飛往各國都城。
凌天仁真的來了,而在奉化城的大廳中卻是在激烈的爭論著。
按照事先的安排,孟天河提出了安守奉化,避其鋒芒,再尋求戰機。
而各路諸侯卻紛紛反對,紛紛要求揮軍北上與凌天仁決戰,他們各懷鬼胎,都是想著去撈一筆的打算。
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之後,最後還是決定,孟天河這一路留守奉化,而其他各路諸侯揮軍北上。
這其實都在孟天河他們的事先算計之中,他們現在並不急於打勝仗,孟天河現在急需解決的就是整合這盤散沙,而縱容他們與凌天仁決戰就是一個最好的手段。
這些諸侯號令不一,人心不齊,各懷鬼胎,必然一戰之下被凌天仁一擊而潰,到時候,他再出面收拾殘局,既獲得了聲譽又充實了實力。
而事實也和他們預想中的一樣,各路諸侯被凌天仁一擊即潰,紛紛敗回,而孟天河卻適時的帥軍出征,一路上收編敗軍無數,本來帶出來一萬人馬,數天之後便滾雪球一般的變成了二十五萬之眾。
而各路諸侯的勢力卻急劇的縮水,實力保留最強的也就只剩下一萬軍隊,從此孟天河掌握了義軍的主導權,再也無人敢於挑戰他的威嚴。
凌天仁在大獲全勝之後,卻是走了一步臭棋,他並沒有乘勝追擊,而是紮營慶賀,這就給了孟天河足夠的時間收編軍隊,和佈置下一步計劃。
當凌天仁慶功之後信誓旦旦的繼續揮兵南下時,孟天河卻已經完成了他的佈置。
……
關陽,距奉化三百里,東掩鹿山,西接關漢平原,大淩河的支流浮水從這裡流過,這裡就是他預選的決戰之地。
孟天河率領著十萬精兵在這裡擺開陣勢,等待著凌天仁的大軍到來。
孟天河騎馬立在陣中,抬頭看看頭頂的烈日,此時已經接近午時,按照時間推算敵軍已經不遠。
此時,遠處探馬回來稟報,凌天義離此還有十里。
孟天河回頭向著凌天義點點頭,凌天義會意立即向著軍陣高喝一聲。
“弓弩準備!”
令出法隨,嘩啦一陣軍械響聲,上萬的長弓手抽出長箭搭上弓弦,蓄勢待發。
此時,孟天河手一揮,一支百人玄甲騎兵,衝出軍陣,狂飆而去。
孟天河抽出“赤鱗”長刀,橫握手中,眯起眼睛緊緊的盯著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