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心憂朝廷若放涼州,不僅喪失大片國土,關中向西的屏障也會盡入叛軍之手,涼州將成永久的心腹大患,所以他欲毛遂自薦請求領兵平叛,請趙普回京師協助他出兵涼州。
趙普看後果斷回信,稱無需他的輔助,只要出兵美陽縣則此戰必勝,在十一月前只需在美陽儘量拖延敵軍,到十一月將有災星墜入敵營,到時可乘機突襲,定可大獲全勝。
當然他不忘提醒趙普,切記窮寇莫追。
回完信,趙普反倒有些緊張了,捫心自問,他是希望盧植帶兵平叛的,無論他能不能緩和涼州地區尖銳的民族和階級矛盾。盧植只要這一戰能夠獲勝,聲望必然達到巔峰。
明年或者後年,他入京師雒陽謀劃冊立劉協為太子,阻止董卓入京一事,都是強有力的臂助。
而這一戰幾乎是必勝的,古時對於天地異象有非常濃重的迷信思想,十一月恰恰有流星墜入涼州叛軍軍營,邊章和韓遂都以為這是不詳的徵兆,以致軍心散亂。
盧植只需在此之前沒有潰敗,就可以藉此流星墜地大敗敵軍。
只是朝廷會不會以盧植為將他說不準,因為,是書上記載漢靈帝最終以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代替皇甫嵩,新任的破虜將軍董卓、蕩寇將軍周慎為副將,出兵右扶風轄區美陽縣。
所有史料和野史中也沒有出現盧植自願領兵的記載,或許曾有,朝廷沒有批准,也沒有被史料記載,又或許根本就沒有這回事。
盧植自願領兵大機率是因為他趙普的出現,多少改變了盧植的際遇。
總之,他現在非常的不確定盧植的請求是否會被漢靈帝批准。
七月底,皇城大殿,漢靈帝召集百官商議解決涼州叛亂一事。
朝堂之上雅雀無聲,因為涼州叛亂日久,朝廷也算是盡心盡力,然而叛軍勢頭越來越大,平叛的將領替換成皇甫嵩依然沒有成效。
多半朝臣已然束手無策。
劉宏在大殿之上,掃一圈臺下的群臣,“眾卿就沒有一人能為我分憂嗎?”
漢時的皇帝與後世的帝王不同,他們的自稱比較隨意,稱“吾”的次數較多,並不是任何場合都會自稱朕。
臺下依舊鴉雀無聲,良久,劉宏都有些不耐煩,才有一人越眾而出,乃是司徒崔烈。
崔烈自買了這三公之位,除了士人的廣泛批評與漸漸疏遠,他自己的內心亦飽受煎熬,他曾問崔鈞,“我位居三公,士人和百官是怎麼議論我的?”
崔鈞回答,“大人年少時有名望,又歷任太守、九卿,士人們都稱大人應該位列三公。而如今大人擔任司徒,大家都對大人非常失望。”崔烈追問,“這是為何?”崔鈞如實答道:“因為大人身上有銅臭。”
崔烈為此非常慚愧,內心的自責和矛盾,讓他非常痛苦,迫切的想要重新樹立威望,以至於到了頭腦昏庸的程度。
“陛下,涼州自百年前大小叛亂一直不斷,怕有百起之上。朝廷為此費心費力,損耗了大批次的錢財和將士,可涼州的羌人反後降,降後又反,週而復始,以至於鬧到如今的地步。臣以為,涼州疲敝之地,已然如同雞肋,不如放棄涼州,一了百了。”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眾人皆驚。
喜歡建安天下請大家收藏:()建安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