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章 蔡伯喈(2)

他對趙普已經信任到了極致。

蔡邕見趙雲說的確切,也就不再為盧植出征之事過於掛懷,此刻心中反倒對趙普這人頗有興趣

“如此說來,你家叔父當真是當得起王佐之才,我倒是真想見見。”

趙雲道:“不瞞先生,家叔如今在九江郡陰陵,替劉使君處理一些事務。因從吳夫人處得知先生的訊息,所以特讓我來吳郡拜訪。”

蔡邕略有些詫異,“我與你家叔父不曾相識,他對我如此掛懷,倒是受寵若驚了。”

趙雲拿出一早就備好的樂譜,雙手呈上,“這是家叔為這首詩編撰的樂譜,他一直覺得有所缺憾,曾感慨唯有先生可以校正。如今我得見先生特來討教。”

蔡邕頗通樂理,甚至可以說是這個時代首屈一指的音律大家。

焦尾琴的典故便來自蔡邕。

《後漢書·卷六十下·蔡邕列傳第五十下》有關於焦尾琴的記載。

蔡邕吳地避難時曾聽到一塊桐木在火中爆裂的聲響,判斷這是上佳的好木材,因此把它揀出來做成古琴,音色非常美妙,因琴的尾部尾部依然有被燒焦痕跡,所以時人稱他為焦尾琴。

後來,蔡邕遇害後,焦尾琴儲存在皇家內庫之中。據說南北朝齊明帝在位時,曾取出焦尾琴請古琴高手王仲雄彈奏。王仲雄連續彈奏了五天,並即興創作了《懊惱曲》獻給明帝。

後焦尾琴傳至南唐中主李璟手中,他又贈與大周后。李煜死後歸宋室所有。據傳,明朝崑山人王逢年還收藏著蔡邕製造的焦尾琴。

蔡邕接過樂譜之後,先驚訝的並非曲譜,而是李白那首俠客行。

在這個時代,蔡邕之所以名揚海內,首先是因為他的經學成就以及才華,綜合來說其實就是文學功底。

他自己也喜歡做詩賦,僅傳世的都有四百餘首,再見到俠客行的前四句“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之後,就連連讚歎。

“這詩可是你家叔父所做,當真是不同凡響啊!”

趙雲正要言明這詩並非趙普所寫,可蔡邕突然起身,邊走邊道:“我當親自彈奏,才對得起這詩和這曲譜。”

他從內室中取出尾部仍有焦黑痕跡的焦尾琴,然後便彈奏起來。

古時的詩詞其實都是可以彈唱的,甚至很多都採用的曲牌名。

如水調歌頭、漢樂府等等。

趙普所做的曲譜雖然並非最適合這首俠客行,也未必比原曲更好,但就作曲的水平而言,算是很高了。

蔡邕邊彈奏邊吟唱。

他這種吟唱不如趙雲當日放聲高歌更壯懷激烈,但也別有一番韻味。

至少歌聲比趙雲要順暢好聽多了。

在這琴聲之中,忽然有人一路小跑進了院子。

趙雲聽到聲響,不由轉頭看去,只見來人是一十三四歲,很是清秀的白衣姑娘。

這姑娘與他相識。

“文昭?”他驚喜之下,不由迎了上去。

喜歡建安天下請大家收藏:()建安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