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太守府出來之後,趙普便讓周倉帶上張機的行禮,去趙宅。
張機行禮不少,除了簡單的換洗衣服,還有行醫用藥必須的器具,以及一些治療風寒症所需的常用藥品。
他從南陽郡長途跋涉而來,所騎的那匹瘦馬馱得滿滿都是。
回到趙宅天色已晚,趙普讓趙雲去幫張機把客房收拾出來,又遣周倉去起鍋造飯。
他和張機自廳中坐定,行禮客套一番之後,兩人便從崔超的身體聊起。
張機在診病並未向崔氏的家人言明,崔超這次傷寒病雖說已無大礙,但年齡漸老帶來的身體退化,以及常年奔波操持家業帶來的勞損,恐命不過五六載了。
趙普聽完後久久不語,崔超五六年之後還不及六十歲。
可這符合這個時代的規律,一般人能活到崔超這個年齡是該燒高香的。
他作為崔超摯友,當然希望崔超可以活的久一些再久一些。
可他只是來自另一個時代的普通人,沒有續命延壽的能力。
所以,只能默然接受。
張機理解趙普心中的刺痛,勸慰趙普,“生老病死乃是世間常理,先生不必太過哀愁。”
他作為醫者見過太多的死亡,包括他自己的家人和族人。
趙普道:“仲景有所不知,崔公乃是我的大恩人,若非是他,我已經死在涿縣城內。雖說人終有一死,崔公還是在五六載之後,可知道此事,傷懷總是再所難免。”
張機點頭,默然許久,試探性的問,“一月前,我歸家後見到先生留下的書信,關於自朝廷以下的醫官制先生可有成熟的想法嗎?”
這是他不遠千里,跨越州郡來到這裡的原因。
趙普思索了一會,說道:“這問題我只是有初步的想法,近些年來的大疫情死去的百姓不可計數。我只是設想若想要避免這等慘狀發生,必須有成熟的醫官制。
一來,可以普及防疫知識,讓百姓在疫情發生時不會被過多的感染,二來,一旦疫情蔓延,也能有專門的醫官負責救治疫情,不致讓州郡長官因不懂醫術而亂了手腳。”
這問題張機自然也想過,甚至比趙普的還要詳盡。
可是要設計地方醫官何其之難。
首先州郡的上下官吏在漢時已經有職責重疊,人數臃腫的現象,再插入醫官,官吏數量會更加的龐大。
其次,歷代以來並非沒有醫官,但都是服務於皇室或者其家眷的御醫、太醫。醫者歷來都是稀缺資源,百姓是很難享受到這些待遇的。
最後,也是最根本的一點,地方系統的醫官是沒有先歷的。若是增設那便是最大的變革,並非易事。
更為重要的是,如今的朝廷財政極其緊缺,漢靈帝劉宏又是貪圖享樂之徒,讓他增設遍及州郡的醫官來增加朝廷支出,簡直比登天還難。
“要解決疫情,自是應該如此,可眼下的情況,只怕並不允許啊!”張機悵然長嘆。
其實從本質上說,張機先是士人,其次才是醫者。
張氏雖非名門望族,可也算是士人門庭,他自小就受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思想的影響,身懷濟世救人之心。
這點上他與趙普想要匡扶社稷的迫切之情可以說是等同的。
這時,周倉已將熱茶奉上,趙普示意張機飲茶,而後輕聲道:“此時自然是不允許,朝廷在朝政上可能也挪不出醫官的俸祿來,但是未來幾年就未必不能。”
終漢靈帝一朝,這設定州郡醫官之事根本就不可能,趙普也從未想過在這時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