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前漢時,太傅全稱為太子太傅,位列三公之一,是皇帝統治四方的高階代言人,可直接參與軍國大事的擬定和決策。
到了後漢,與前朝不同,後漢朝廷不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而是將太尉、司徒、司空列為三公。
太傅位列在三公之上,稱之為上公。
太傅的強大之處在於它太子宮群臣之首。太傅可以藉此向太子灌輸自己的政治理念。
太子即位後,往往以太傅錄尚書事,成為事實上的丞相。
前面說過後漢朝廷的實權在尚書檯,一旦太傅錄尚書事,那就是大權在握。
歷史上,後漢的大臣趙熹、鄧彪、張禹、馮石、桓焉、趙浚等均以太傅錄尚書事。
太傅死,即除此官,不再任命,以示崇重。
如果盧植被任命為太傅,那以他的功勞必然是和大將軍何進共錄尚書事,位極人臣。
更可怕的是太傅是為太子的老師,儘管漢靈帝還沒有冊立太子,但這會是極大的隱患,本來接近太子和皇帝是他們中常侍的優勢。
一旦讓盧植當了太傅,那可就不一樣了。
張讓等中常侍自然清楚太傅的權利之大,當即就點頭。
“那該如何是好?難不成我們就閉口不言?”說話的是大太監郭勝,他倒是和盧植無冤無仇,但誰是太傅,誰就是他的敵人。
不得不說,他們常年宮鬥養成的政治嗅覺非常敏銳。
“話是如此說,”張讓皺眉道:“可即便我們不提,那幫士人們會不提嗎?依照聖上一貫的脾性,多半會同意,本朝一直沒有太傅,也符合慣例。”
盧植一貫被士人們推崇和擁戴,一旦後天開始封賞,提太傅者必然層出不窮。
張讓其實有意主動向漢靈帝提出封盧植為太傅的想法。
反正不能避免,這樣一來還能在漢靈帝哪裡留下好印象,二來也算是送盧植一個順水人情。
不管盧植承不承情,他們的姿態在表面是表現出來了。
除了張讓,還有三四個中常侍其實也有此想法。
但趙忠仍然堅持己見,“士人提,那就讓他們提,只要我們提前幫聖上拿定主意不就沒有什麼需要擔憂了?”
“莫非你心中已有計策?”張讓詢問。
趙忠道:“這個自然,一如之前我們提過的,何不讓聖上冊封盧植為驃騎將軍、冠軍侯?”
驃騎將軍品階和九卿一樣,位列三公之後,這點是不太妥當的。
盧植此番立下大功至少當於三公同級,但加上冠軍侯可就不一樣了。
冠軍侯取“功冠全軍”之意,於元朔六年前123年)由漢武帝特意分封名將霍去病為冠軍侯。
自此之後,冠軍侯的稱呼便成為傳奇。
非軍功卓著受之有愧。
霍去病之後,只有賈復和竇憲曾受封此號。
賈覆在光武帝劉秀分封的雲臺二十八將中排行第三,為後漢開朝名將。
但不得不說他受封冠軍侯與他的出身也有一定關係,他南陽郡冠軍縣人氏。
至於竇憲,論功績和傳奇性他才是冠軍侯真正的繼承人。
喜歡建安天下請大家收藏:()建安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