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不醫眼睛一亮,鄧艾可是未來魏國的大人物。
最輝煌的莫過於,鄧艾帶兵偷渡陰平小道,以經典的奇襲戰術,繞過蜀軍的正面防禦,直搗蜀都成都,逼降劉禪,一舉滅掉蜀國。
這樣的未來名將李不醫自然不肯放棄,先給鄧艾留了一封名帖,次日帶著李典和一隊兵馬來到鄧艾家中。
鄧艾的家是新野一帶大族鄧氏的旁支,鄧艾其父早亡,自幼與母親相依為命,幼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通情達理,得知李不醫過來是召他入軍,很痛快的答應。
自此,鄧艾便正式進入軍營。
幾天後鄧艾拜李不醫為師,開始學習統兵謀略之道。
這日,李不醫正在教授鄧艾練功,一名哨騎來報,許都有信使到來,點名要他接信。
讓鄧艾先練著,李不醫直奔縣衙,見到那名信使,接過信件,開啟後方知曹操召他即刻前往許都議事。
“前面的心血沒白費,終於正式進入曹老闆的視線了……”
李不醫找來曹仁,李典等將,交代離開後的事宜。
特別囑咐曹仁和李典,他走之後,不管誰來邀戰,都不需要理會,該練兵練兵該睡覺睡覺,只需防禦好長江以北這條線就行了。
現在是劉表劉備急,只要自己這邊堅守不出,對方就沒有辦法,只能被動防禦,主動權就在他們這邊。
交代完後,李不醫收拾行李連夜趕往許都。
經過十天奔行,終於來到許都。
聞知李不醫到來,曹操帶著荀彧等謀士親自出相府迎接,給足了李不醫面子。
“哈哈,李不醫,果然一表人才,名不聞傳。”
眼前的李不醫,身穿青色儒服,容貌俊美,身形挺拔,束髮玉冠,眸似幽湖,身上沒有一路風塵僕僕之氣,反而給人一種平靜如湖,沉穩如山的氣勢。
曹操越看越觀喜,這番模樣才符合他心中的戰略謀主形象。
曹操在打量李不醫的時候,李不醫也在觀察曹操。
曹操是個身長七尺的漢子,細眼長髯,眸中精光閃爍,給人一種精明至深的感覺,不過舉手投足間,大氣非凡,身上也沒什麼王霸之氣,相反,平易近人。
“快進相府,本相已為你準備了接風酒宴。”曹操笑道。
“多謝丞相。”
李不醫抱拳感謝,隨著曹操等人進入相府。
賓主落座,曹操為李不醫介紹了一眾謀士,全都是名人,李不醫一一抱拳行後輩之禮,把姿態擺得很低。
畢竟這人都是名士,而且年紀也不小,他才二十出頭,自稱後輩也是理所應當。
一番客套後,酒宴開始,大夥邊喝邊聊,期間並沒發生考校李不醫的事情,顯然曹操在心裡已經認可了李不醫的才能。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曹操請教李不醫己方戰略,其中提升到荊襄之地的戰略佈局。
李不醫認為當前並不是攻打荊襄的最好時機,沒有水軍只是其中一個因素,還有一個原因是西北有馬騰韓遂掣肘。
要知道南方並非劉表劉備一家之敵,還有江東孫權在那虎視眈眈,一旦全力攻打荊襄,江東必然會出手,原著中與劉備聯合就是明證,如果後方馬騰韓遂再生亂,就會使己方首尾難顧。
李不醫給曹操提出二個意見,在攻打荊襄之前,先屯田,積蓄糧草。
北方這些年經過諸侯連番戰亂,早已民不聊生,曹操的蒿里行裡寫道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就是明證。
利用戰爭前的這段和平時期,將長江北方沿線的百姓遷進後方,軍民共同屯田,努力恢復民生經濟。
這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