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五年春,二月十八。
大漢丞相曹操率領五十萬大軍攻蜀。
五十萬大軍分兵兩路。
一路是陸路,以曹操為帥,李不醫為軍師,率領許褚,馬超,夏侯惇,夏侯淵,張合,魏延等三十名大將,帶領三十萬大軍從三輔之地出兵殺奔蜀地。
另一路是水路,以曹仁為帥,荀攸,賈詡為參軍,率領黃忠,趙雲,張遼,徐晃,魏延,于禁等二十五名大將,引二十萬精銳大軍自荊州秭歸城出兵,沿長江逆流而上,直取巴郡。
而就在曹操出兵的前一天,劉備為梳理蜀地內政,迅速贏得民心,矯詔漢天子為勤王重任,以剷除曹操,李不醫等奸佞,恢復大漢正統為號,接任蜀王之位。
聞聽此訊,曹操大怒。
曹操帶著甲兵來到皇宮,令劉協在族譜上廢除劉備宗族身份,剝奪皇叔之稱,貶為庶人,昭告天下,並即刻起兵。
兩路大軍水陸並進,一時間天下譁然。
聽到曹操向蜀地出兵的消事,劉備大驚,當即大肆封賞文武,籠絡益州世家。
委任諸葛亮為軍師將軍,法正、張松為參軍,關羽為左將軍,張飛為右將軍,嚴顏為前將軍,李嚴為後將軍,吳懿為中領軍,五將合封為五虎大將。
劉備令左將軍關羽為帥,前將軍嚴顏為副將,法正為參軍,率領大軍三萬即刻開往巴郡迎擊曹仁,又令右將軍張飛為帥,後將軍李嚴為副將,張松為參軍,率兵三萬大軍進駐劍閣。
劍閣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劉備派張飛進駐劍閣就是要防禦曹操的進攻。
因為蜀地如今還未梳理順利,又經曹操傳昭天下的訊息,使得益州內部出現了反對劉備和投靠曹操的聲浪,而且愈演愈烈,因此劉備和諸葛亮不能輕離成都,唯有坐鎮成都方能安撫人心,居中排程兵馬輜重。
劉備還派出李恢,鄧芝出使漢中,商討聯盟共抗曹軍大事。
不過張魯的謀士楊松提議先觀望一陣再說,畢竟曹操沒有攻打漢中的意思,只是要找劉備報仇,張魯也覺得這個提議不錯。
而且在殺掉仇敵劉璋後,張魯的心態已然發生轉變,因此對於李恢,鄧芝的聯盟大計,張魯暫時以推脫為主。
之所以這樣做,還有一個原因,是曹操親自給張魯寫了一封信,曹操答應他只要不與劉備聯盟,便許以高官厚祿,並且幾個孩子都將封為關內侯。
在謀士和心腹的勸說下,張魯心動了,便產生了觀望的態度。
當然,張魯並非不智之人,亦知劉備敗後自己的結局。
不過謀士楊松又勸道,蜀地地理優勢很大,即便曹軍數倍於劉備軍隊,勝率仍然很小,到時必然要藉助漢中,可趁機與曹操討價還價,獲得更大的好處。
張魯也知道憑自己一個郡,根本無法與曹操對抗,只有得到更多的利益才是上策。
殊不知張魯正中了李不醫的聲東擊西之計,從楊松向張魯提議開始就步入李不醫的陷進,最後被一步一步引誘到觀望的地步,到這個時候,可以說張魯的結局就註定了。
因此從三輔之地出動的三十萬精銳曹軍,明目張膽在漢中邊境繞道而行,而張魯的軍隊並沒有阻止,只是在嚴密防守。
然而,在三十萬精銳曹軍繞道到定軍山附近,佔據有力地形後,突然調轉方向,由南朝北殺向漢中。
這驟然般的變故,讓張魯的防守軍隊措手不及,還沒來得及佈陣就被曹操的精銳大軍突到中軍,天將軍錦馬超一招數十丈長的槍罡便攻破中軍防禦,主將當場身亡。
張魯聞知訊息後大驚,當即令全軍防守,還派出麾下五斗米教的鬼道士相助各地守軍,並重新叫來李恢和鄧芝商議聯盟之事。
不過為時已晚了。
五斗米教的鬼道士確實不凡,精通各種戰陣及利用煞氣之類的法術符咒,並且受到戰陣上的陽剛氣血壓制很小,初期殺傷了許多曹軍士卒,令不少曹軍將領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