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2章 舂餈粑和兩個狗頭軍師

天剛朦朦亮,李翠香就起了床,進到廚房給一大家子人張羅早飯。

先煮上了菜粥,再煮鹹鴨蛋,燴白菜豬肉湯,煎餈粑,燉雞湯……

去年,老兩口大半時間在城裡過,屋後的菜園子荒廢了;除了缸裡的米,鹹鴨蛋,餈粑和一些菜蔬都是左鄰右舍給的,豬肉和雞等葷菜也是回來後去鎮上臨時買的。

早飯張羅好了,田子欣,兩房媳婦,三個孫兒才姍姍醒來,又給他們燒好洗水臉端進來,心甘情願,任勞任怨。

說句真心話,已經是過了七十歲的老人了,這樣伺候一大家子,真心讓人感動。

而田歸農呢,因為琢磨了一宿,正卷著被窩呼呼大睡。

田子欣看得心酸,琢磨著該給家裡請幾個傭人才行,老孃已經老了,該安心享清福了。

關媽關爸從磚瓦廠招待所過來後,早飯正式開始。

“奶奶,我喜歡吃餈粑,再給我夾一塊!”小甜叫道。

“好,好。”

“嗯,親家母,你們這兒的餈粑真是做得好吃!”關爸也大口吃著餈粑,讚不絕口。

李翠香笑眯眯的說:“正好,昨日夜裡我泡了糯米,今日準備舂餈粑,親家公喜歡吃,就多舂些,分一半給你們。”

“多謝,多謝。”關爸大喜。

“親家公,都是一家人就不要這麼客氣的。”

說幹就幹,吃完早飯,李翠香收拾完飯桌,又開始忙和著蒸糯米。

何秋蘭跟在身後轉,虛心請教技術。

江漢平原的餈粑以糯米為原料,先用水泡軟,再上鍋蒸,蒸熟之後堆入石臼裡,用木杵舂。

一石臼熟糯米要翻來覆去的鼓搗數百下,直舂得稀爛粘稠了再揉成長條形,這活最考驗舂者的腰力。

當地農村流傳著這樣的習俗,如果新女婿第一次上門提親,未來岳父會讓他舂餈粑,如果能舂成,說明身體素質不錯,能幹活,才放心把女兒嫁給他。

如果舂不成,品貌再好也是豆腐身子,中看不中用。

田子欣的腰力槓槓的,一大蒸籠糯米舂完,氣不喘,手不抖。

………

田歸農直睡到下午兩點,才睡飽,爬起來後心事重重的吃了一碗糯米飯,喝了二兩酒,然後又心事重重的在屋裡踱進跺出。

今日天氣很好,難得的冬日暖陽。

親家母抱著小蜜,親家公抱著小樂,逗著玩;關菲和陳梅坐在門口曬太陽,說笑;田子欣用毛線,木棍和簸箕做了夾具,帶著小甜在後面菜地裡捕捉麻雀。

一切都其樂融融的。

他找不到說服兒子的機會,也擔心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