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年衝著他淡淡點了點頭,隨即緩緩開口吟念道: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這是先秦時代在江漢流域流傳的一首民歌,詩名《漢廣》,出自《詩經·國風·周南》,講述的是一名年輕男子追求心愛的女子而不能得的悲情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鐘情一位江漢邊上一位美麗的“遊女”,但由於浩浩江水太過寬廣,不能游過去,也不能劃木筏過去。
他求而不得,只能傷心地反覆嘆息吟唱,在夢裡幻想著有一天那個女子會嫁過來,自己去砍柴割草,舉著火把喂好馬兒,親自迎接她的到來……
詩歌很簡單,情節也並不複雜,但說者無意,聞者傷心,相似的經歷使得李休神色複雜,看起來愈發的痛苦。
看著他一副感同身受、黯然神傷的樣子,李修年若有所思,腦海裡不禁浮現出這樣一個畫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一座諾大的莊園裡面,年輕的主人雖然繼承著百萬家產,生活過得無憂無慮,但他卻感到非常孤獨,因為陪伴著他的卻只有上了年紀的老管家,以及表面恭敬、實則在背地裡時常偷偷埋怨著他的僕人。”
“直到有一天,他參加了一個宴會,遇到一名令自己心動不已的女子。兩人在一起度過了一個十分美好、讓人難以忘記的夜晚,他以為自己已經找到了那個可以給他帶來幸福的人,可在分別之際,對方卻告訴他自己即將嫁人,再也無法與他相見。”
“年輕人悲傷不已,卻又無可奈何,回去之後,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眠,腦海裡全部都是女子的音容笑貌,他決定再見女子一面,向他傾訴衷腸,但對方卻始終都沒有回應。”
“不久之後,女子嫁做人婦,年輕人傷心欲絕,卻仍舊止不住地思念,可他也知道,女子已經嫁人,要是再繼續糾纏下去,只會給彼此帶來傷害。”
“最後,他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在莊園裡舉辦盛大的宴會,邀請各界名流前來,藉著這個機會遠遠地看上女子一眼……”
李修年不知道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確,但從徐鳳嬌和李休兩人念念不忘的表現來看,兩人之間的感情定然是一段愛而不得的悲劇,要不然也不會陰陽相隔,仍念念不忘,渴望著、盼望著有再次相見的那一天。
看著正怔怔出神,彷彿沉浸在往昔回憶裡的李休,李修年不由輕聲嘆了口氣,頗為感慨地對他開口說道: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你之所以舉辦極樂宴,是不是為了再見所愛之人一眼?”
“公子何出此言?”
心事被李修年看穿,李休有些詫異,卻沒有立即承認。
見他竟然還不好意思承認,李修年微笑著搖了搖頭,道:“你給此地取名極樂莊園,可你看起來並不快樂,也沒有現身與眾人一起狂歡,只是隱身於人群當中。”
“你說你在找人,但她今晚沒有來,我想不止是今晚,她應該很久都沒來來吧?”
“而能夠讓你如此失望,卻又不願放棄,如此耗費財力也要請她過來赴宴的人,一聽到這首古詩就情難自禁、痛苦不已的人,除了心愛之人之外,我想不出來還有別人。”
聽到李修年的解釋,李休臉上的笑容頓時僵住,隨即漸漸變得苦澀起來,道:“公子心思細膩,觀察得細緻入微,李某佩服不已。”
“你說的不錯,我這麼做確實是為了再見她一面,但我找了她十年,她一次也沒有在極樂宴上出現過。”
“我原本以為自己是天底下最可憐的人,但是聽你念完這首詩,瞭解到了那個樵夫的故事,我才知道,原來不止我一個,這世上還有還多人為情所困,我其實也不算孤獨。”
見李休故作輕鬆灑脫的樣子,李修年其實很明白他的感受,因為當初分手的時候,他也是這樣,在外人面前裝作無所謂的樣子,但心裡究竟有多痛,受了怎樣的傷害,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並沒有當面拆穿李休,而是接著開口問道:“我很好奇,那到底一個什麼樣的女人,你和她之間發生了什麼,竟然值得你花費十年的光陰和如此巨大的財力,只是為了再見她一面。”
李修年的第一個問題其實問得有些多餘,因為他見過徐鳳嬌,知道她長什麼樣子,但有一件事情他無法確定,那就是徐鳳嬌究竟是不是李休所要找的那個人。
儘管八角風鈴和梅花林都對上了號,但對於李休的過去和他邀請自己進莊園的目的,李修年現在還沒有弄清楚,他不想如此草率地把徐鳳嬌牽扯進來。
至於第二個問題,既是一直以來困擾著徐鳳嬌的問題,也是他很感興趣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