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有人篤定:“這馬都督的臉應當是在戰場上受過傷,因此會不由自主的抽動。”
與董老闆一起聽八卦的大家便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我想也是,那臉抽的,太頻繁了一些。”
董老闆高高興興聽完八卦,出了門,就到了一賣擂肉餅的小販攤前。
“辛老闆一家搬遷到柳州可是我的功勞,你給我記上沒?”
小販面不改色做著擂肉餅:“記上了,散播柳州友好言論,促進【辛氏窯廠】在柳州發展,推薦優秀人才辛若有,孫芝娘,辛青山,這些我都記上了。”
董老闆立刻更高興了,他還怕柳州那邊會因為他有私心,買了辛老闆的窯廠說他呢,沒想到這小販壓根沒提。
“你可要都幫我送回柳州,待日後若柳州打到這裡,可莫要忘了我董某人也是為柳州出過力的。”
看似是小販,其實是斥候營的柳州斥候熟練的將做好的擂肉餅裝在紙袋裡。
這厚實紙袋以前肯定是沒有的,但柳州那邊產紙啊,而且便宜,漸漸地,靈州這邊也就有了紙袋。
當地百姓對於好東西的接受能力相當快速,到了現在,大家買東西除了帶籃子,就是拿紙袋了。
這柳州的紙袋還不怕洗,裝完了吃的,洗一洗,也能放一些針線什麼的。
小販遞給董老闆紙袋:“放心吧,檔案室裡都有留存,日後你去柳州做生意,折扣也會更大的。”
“誠惠,十五文。”
董老闆:“我們是一家子,你怎麼還找我要錢?”
小販:“我進貨用的是公賬,要記賬的,你是想因為買擂肉餅不給錢出現在賬單上嗎?”
“我提醒你一下,我們柳州牧可是會不定時隨手檢視交上去的細緻賬單的。”
董老闆立刻掏錢。
這頭,他吃著擂肉餅回家去。
那頭,柳意正看著新一批加入到柳州來的人才資料,其中就有辛青山的名字。
“真不錯啊,好好好,全都安排考試,然後慢慢提上來,尤其是這些本來就讀書厲害的,全都挖掘一下,要是能挖掘出邢千雁那樣的最好。”
是的,柳意放出去了不少倒鉤。
這些“倒鉤”一旦發現了哪裡有什麼不錯的人才,就會各種遊說,讓人才們前來柳州。
說的人多了,自然人人都說柳州好。
到時候,不管是那些讀書識字的,還是平民百姓,亦或者是要活不下去的,腦海裡都會有個印象:柳州好。
人多了,人才就多了。
人才多了,就有人造船,造機器,造未來。
柳意微笑臉看名單: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等欣賞完了自己的“江山”,她才放下名單,看向王若清。
“說起來,碼頭是不是開了?”
王若清連忙道:“是,今日下午三點正式運營,您如果想要參加開業儀式的話,我馬上備車。”
柳意站起來,活動了一下肩膀:“備車吧。”
“這碼頭耗費了這麼多人力物力,開業儀式,我怎麼能不到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