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的早朝註定不會平凡。
並不是因為蕭瑀的二次罷相,而是因為聖人的那首詩!
那首詩極盡嘲諷了儒生不說,更是說明了他們與聖人的道路不同!
這其中就太耐人尋味了。
看著坐在上方的聖人,堂下朝臣幾次想要說話卻不知該如何開口!
難道也要像蕭瑀一樣請求致仕嗎?
就連孔穎達、陸德明、顏相時、蓋文達這樣的大儒也臉色難看。
雖說事件的起因是因為蘭陵蕭氏,可是聖人竟然毫不留情的狠狠的批判。
更是殺人誅心到了極致。
那首詩的威力之大可不僅僅是因為罵人那麼簡單。
而是聖人的政治態度!
蕭瑀因為聖人的那首詩而請求致仕,聖人竟然不做絲毫的挽留!
難道在聖人的心中,不在尊儒了?
若真是這樣,那怕是要變天了啊!
一個不小心引起社稷動盪也是可能的!
詭異的朝堂,竟然雅雀無聲。
不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靜候著事態的發展,因為他們都清楚的知道聖人的表態將是何等的重要。
無論是對這朝堂,還是對這大唐都有可能是一種顛覆!
終於還是有人站立出了,是禮部的官員。
“陛下,臣已年邁,請求致仕。望陛下恩准。”
隨著這禮部官員的出列,又有十數人站了出來。
他們紛紛請求致仕,理由不盡相同!
李世民看著堂下的臣子,心中冷笑不已。“朕不過是罵了一人而已,你們便將這事件上升到這樣的高度?”
那首詩長孫無忌可以寫、房玄齡杜如晦可以寫、甚至販夫走卒都可以寫!
這天下間所有的人,都可以寫,唯獨自己不能寫!
因為自己是帝王!
因為那首詩是嘲儒!
在回應了那首詩之時李世民便預料到了今日朝堂之上的情況。
輕則被諫臣一番痛罵,重則被眾臣聯手逼迫。
只是蕭瑀的反應是令他沒有想到的,仔細權衡之後李世民還是同意了他的請求。
朕哪有時間與你們這些人在這裡擺弄是非,朕現在一心想的是如何打造出最強盛的大唐!
等到大唐足夠的強盛,朕想尊儒便尊儒,想尊法便尊法...
屆時這天下萬民誰敢說半個不字?
你們說朕譏儒朕便譏儒了?
呵,這不過是朕給你們提前預演罷了!
李世民是何等的聰明,他每日所想的可不僅僅只是生產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