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遺言讓李世民將其薄葬,因山制陵!
為大唐省下了不知多少的錢糧,要知道歷朝歷代明確規定的是帝王陵墓建造可花費國庫的三分之一啊!
作為李世民一生摯愛,竟然棄絕了沿襲千年的陵寢法度!
在無比篤信死後將會前往另外一個世界的古人來說,這代表著什麼呢?
就連李世民也沒能想到這一生溫良儉讓、無慾無求的妻子後為何會留下這麼讓人費解的遺命。
蘇青繁曾仔細的研讀過那段歷史,可惜歷史沒有留下任何的隻言片語。
蘇青繁猜測,可能這也是長孫皇后對李世民的愛吧。
貞觀九年,大唐的開國之君李淵病逝,李世民本意效仿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長陵為其營建陵寢,務求崇厚。
但遭到了精通經史的虞世南反對。
虞世南認為自秦漢以來帝王陵寢大多人工堆砌高大的人工封土,漢代諸陵從帝王登基就開始營建花費天下賦稅的三分之一既勞費了民力還使得盜賊生心,實在是百害而無一利。
尤其是漢武帝的茂陵,營建工期近五十年,到漢武帝下葬時已經多到隨葬品已經無法在地宮中擺放的地步。
然而,到了漢末幾乎所有的漢陵都被悉數盜掘,帝王屍骨也被拋屍荒野,不甚狼藉。
因此,虞世南一再上書勸諫,希望李世民減省時服、改易葬制,效仿漢文帝霸陵。
而作為大唐第一座帝王陵寢,它的營造不僅是皇帝理想與意願的體現。更將成為皇族子孫世代尊崇的祖宗法度,意義深遠。
儘管李世民對虞世南的上表有意,但令他為難的是李淵留下的遺詔之中已留下明確旨意陵園制度斟酌漢魏。
若因此輕易改制、違逆遺詔勢必會引起天下非議。
這顯然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但經過一再的權衡之後李世民最終還是遵循了李淵的遺願。
經過四個月的緊張營建李淵最終如願的入葬於承襲秦漢舊制的獻陵之中。
虞世南的上書雖然沒有對李淵的陵寢制度產生影響,但可以想象的是面對那個依山建陵的建議李世民的心情是何等的複雜。
可以推測到細心的長孫皇后正是體悟到了李世民的矛盾心理而在彌留之際特意留下遺願。
依山而葬,儉薄送終!
就是這樣的長孫皇后,彌留之際想的都是李世民與大唐的百姓。
若是可以,蘇青繁實在不想她留下什麼遺憾。
果然房玄齡、杜如晦在聽到長孫無忌的話後又悄悄的坐了下來,舉起了酒杯。
他們自然會明白其中的厲害關係,竟然是皇后的哥哥.....
這叫他們如果開口?
如果非要開口的話,那麼只能建議陛下下令即刻令人收集證據,抓捕歸案後殺了以示天下。
可是當著皇后的面要求處死她的哥哥,房玄齡、杜如晦還沒有那麼低的情商。
乾脆裝作沒聽見,繼續與蘇青繁飲酒,心中更是惱怒長孫無忌。
你明明都知曉了其中厲害關係,還是偏偏要在皇后的面前說出來給自己聽到...
倒是蘇青繁覺得長孫無忌有意思,既阻止了尚未發生的謀反又向長孫皇后表明了態度。
我不是長孫安業!造反殺頭的事只有那個蠢貨才會去幹!
我更不會結黨營私,有任何事情首先告知的便是陛下!
還同時將選擇權全交給李世民與皇后...
當李世民聽到長孫安業、劉德裕、元弘善、李孝常等人之後也不禁搖頭。
他真以為肅清了李淵的勢力,看來還是有人想要藉機生事啊...
將目光轉向了長孫皇后,眼神之中充滿了柔情。
這個混蛋,怕又要惹的觀音婢為難了.....
喜歡貞觀:我來自未來請大家收藏:()貞觀:我來自未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