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風雲錄
第六卷 鏖戰北疆
第一章 橫行遼東戰韃虜
第二節 滿山赤血旗(一)
天啟元年(後金天命六年),三月二十日,山海關。
經過幾天的緊急集結,陸英親自率領飛羽營、虎賁營、鷹揚營共計三萬四千餘名將士北出山海關、出征遼東。在臨行之前,陸英將通州鎮的軍務以及漢威軍留守將士全部移交給了袁明軒,並且將通州鎮府庫中所有的糧草、兵器、鎧甲全部裝車,隨同大軍一起北上遼東,與大軍同行的還有兵部送來的一批糧草物資。
一路上,趙開山和高宏光可以說是極度興奮,當二人聽說自己要率軍出征遼東的時候,全都興奮地大叫了起來,為此還被陸英以軍帳喧譁為由罰了半年軍餉。不過,能夠出徵遼東、血戰建奴,這點懲罰也就不算什麼了。
眼看三萬餘將士已經全部開出了山海關,陸英隨即下令大軍加快行軍速度,全速向鞍山方向前進。同時,陸英還派出了一隊夜不收,將此次大軍支援一事稟告了劉雲威。
話說就在陸英率軍出關的時候,劉雲威已經率領三萬餘名將士離開了鞍山城,全軍北上抵達了千山,並且依託山勢在千山北坡紮下了大營,準備在千山一帶與正在趕來的建奴兩紅旗、兩藍旗數萬大軍展開會戰。
劉雲威看著綿延起伏的山勢,心中暗道:“這千山周圍都是一馬平川,佔據了千山就佔據了地利,便可以遏制住建奴大軍的南下之路,我漢威軍依山據敵可以佔據地利,在此重建立奴大軍,甚至是扭轉遼東戰局。”
劉雲威又看了看周圍,只見漢威軍將士已經紮下了大營,全軍共分成了三座大營:吳興率領的陷陣營在千山北面的山腳下紮營,是抵擋建奴大軍的第一道防線;溫破虜率領的長水營都是鐵騎,便在千山北坡上的一處平緩坡地紮下了大營,全營將士可以從此處縱馬下山,直衝建奴大陣;而劉雲威率領的中軍標兵營則是在山上紮營,隨時準備支援山下的陷陣營將士。與此同時,劉雲威還將每個炮營裝備的二十門大佛郎機炮,共計六十門大佛郎機炮全部集中到了中軍標兵營,在山上設立了炮營陣地,由愛德華及其手下指揮,準備居高臨下轟擊建奴大陣;而每個炮營裝備的三十門虎尊炮,共計九十門虎尊炮,則是全部集中到了山下的陷陣營大營中,以便增強陷陣營的火力。
過了許久,見各營都已經紮營完畢,劉雲威便對隨行的周天逸和胡坤說道:“二位,你們看此戰中,我軍還需要做哪些準備?”
周天逸想了一下,率先說道:“總鎮,屬下見山下的陷陣營將士只是在大營之前設定了拒馬、鹿角,說實話這些東西是擋不住建奴鐵騎的,屬下以為還應該再挖上幾道壕溝為好。”
劉雲威聞言卻是搖了搖頭,說道:“沒那個必要!我漢威軍打仗率先考慮的都是如何進攻、如何殲敵,而不是如何防守。山下的陷陣營將士如果在大營前面挖上了壕溝的話,雖然能夠阻擋建奴鐵騎的衝鋒,但是同樣也阻擋住了將士們反擊的道路,這樣反倒會束縛住將士們的手腳,要知道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不間斷、猛烈的進攻!”
“可是陷陣營的將士都是步兵為主,如何能夠抗衡鐵騎?”
劉雲威看了看周天逸,笑著說道:“我陷陣營將士一定可以做到的,先生就拭目以待吧。”
接著,胡坤說道:“總鎮,我有個建議,陷陣營中的騎兵營是不是集中到長水營去?這樣可以將鐵騎集中使用,畢竟此戰中陷陣營將士是以陣戰為主的。”
周天逸也是說道:“總鎮,胡知事說得在理。”
劉雲威考慮了一下,說道:“不用了,陷陣營保留一些鐵騎還是必要的,可以在步兵苦戰的時候,適時出擊以便減輕將士們的壓力。”
胡坤和周天逸聞言說道:“總鎮思慮周全,我等所不及。”
話音剛落,劉雲威和胡坤、周天逸便望見北面有一隊夜不收打馬而回,一杆鮮紅的號旗被高高舉起、迎風飄揚。
“總鎮!建奴來了!” 胡坤和周天逸驚呼道。
劉雲威卻是微微一笑,而後大聲吼道:“擂鼓!應旗!”
“咚!咚!咚!”
千山上下頓時響起了漢家戰鼓的怒吼,只見漢威軍中軍標兵營升起了一杆金色團龍戰旗,以及一杆大明日月金濤大旗,中軍將士齊聲歡呼,奮力發洩著心中的憤怒;緊接著,山下陷陣營升起了一杆陌•刀青龍旗,山坡上的長水營升起了一杆馬槊鐵騎旗。
三杆戰旗遙相呼應,整個千山旌旗滿山、鐵甲琳琳,三萬餘漢威軍將士齊聲怒吼,“萬勝”之聲猶如山呼海嘯一般。
此時,由代善指揮,阿敏、莽古爾泰隨同的兩紅旗、兩藍旗共計四萬大軍也抵達了千山。見到山上嚴陣以待的三萬漢威軍,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的心中充滿了畏懼,薩爾滸之戰、渾河血戰的殘酷記憶在三人的腦海裡不斷回放著。
要知道,當年在薩爾滸之戰的時候,劉雲威麾下只有區區數千兵馬,就和數萬大金勇士殺得難解難分,各旗都是傷亡不小;而現在,眼前的漢威軍不下三萬!觀其軍勢絲毫不遜於渾河之戰的戚家軍、白桿兵,這場仗還怎麼打?難道要在這裡將兩紅旗、兩藍旗全都拼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