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正文 第一卷第一章第二節 漢家兒郎巡漢土

一個六、七歲的男童跑向靠在渡口的一艘渡船,邊跑邊喊:“爺爺,爺爺,吃飯啦,爺爺。”男童身後不遠,一個老婦挎著一個竹籃,笑呵呵的跟在後面,“虎子,別跑了,小心摔著了”。

船上,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船工正坐在船上歇著,聽到喊聲站起身,笑眯眯的看著男童,向自己的老太婆揮了揮手,跨步下船走了過去,一把抱起跑在前面的男童,“虎子真乖,給爺爺送飯來了?”說完在男童臉上親了一下,鬍子扎的孩子咯咯直笑。

“老頭子,快把虎子放下,也不看看自己多大年紀了,別再閃著腰,過來吃飯了。”老婦一邊把竹籃子放下,一邊向老船工招手說著。老婦將飯食擺在船中的小桌上三個黑麵饅頭,兩碗白粥,一壺清水。

“沒事,我老頭子年紀是大了,但也還有些力氣,呵呵。”

“呵呵,老倔頭子,還不服老。”

如今遼東的日子雖說大不如前,但自家的生活還算過得去。兒子、兒媳勤奮種地,老伴渡口撐船,一家人雖然不富,但很有奔頭。

老兩口坐在船上,嘮著家常,吃著午飯。男童在船中玩耍,貪玩的孩童不時撩起水花,濺到了老夫婦,三口發出一陣歡笑。河風不時吹過,河面泛起漣漪,渡口一派安詳。

午後,老婦帶著男童返回村子,“老頭子,傍晚早些回來,等兒子、兒媳下地回來,咱們一家吃一頓白麵饅頭。”

“哎,好!我再去對岸看看有沒有人過河就回家。”老人看著老婦領著男童的背影,想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的情景,一臉的幸福。

時光倒回半日,遼東沙嶺驛地界。

關外的平原上已經長出了青草,平原的青綠與點綴其中的樹林向天邊延伸,一望無邊。一幅塞北畫卷。

飛鳥自天邊飛過,不時清唱,突然像是被什麼驚嚇到,一轉眼飛入樹林不見了。不遠處,一隊數十人的鐵騎呼嘯而過。一人雙馬,人人兵甲齊備,彪悍異常,馬是披掛馬甲的精壯戰馬,人是百戰餘生的孔武精卒!

為首一人,年僅十八,身高五尺五(明末一尺等於34.2厘米),雙眉如劍,面若武穆,虎背熊腰,一身肌肉好像快要將鎧甲崩開一樣,給人一種猛虎噬人般的壓迫感。這人端坐馬上,頭戴八瓣黃銅明鐵盔,身穿鑲金曳撒甲,手提破甲點鋼槍,鞍掛鐵胎鵰翎弓。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接到書信趕往遼陽成親的劉雲威。

在劉雲威身後,並肩排著四員年紀相仿的驍將:

一將名叫陸英,此人氣韻沉著,手拿鐵胎強弓,身背大黃硬弩,竟是神射手,所帶家丁都是善射之兵;

一將名叫趙開山,此人怒發須張,好似猛張飛一般,手提開山大斧,馬鞍上掛著兩顆狼頭,鮮血淋漓;

一將名叫吳興,此人腰挎斬馬長刀,沉默寡言,坐在馬上顯得不太自在,一身雙層重甲。身後家丁同樣身穿雙層重甲,二丈長矛(將近七米)、斬馬長刀各半,一看便是步戰勁卒;

一將名叫溫破虜,此人手執長槊,臂長如猿,馬術精湛,是一員騎戰猛將,所轄家丁盡皆馬術精湛,都是騎戰好手。

此四人都是劉家的家將,自幼與劉雲威一起長大。兩年前在四川時,遇到土司叛亂,劉雲威與四人帶著家丁、族中子弟共十八人,同殺賊、共征戰,連破南蠻土司,一時威名大振。五人情同兄弟,劉雲威此次遠赴遼陽,四將各帶十五名精銳家丁隨行。

此時,劉雲威在一處小山包停下,一舉槍,身後四將與家丁一共六十四騎一齊停下,沒有絲毫雜亂,沒有一聲聲響,整齊劃一!

溫破虜策馬上前,對劉雲威說道:“大哥,這裡是沙嶺驛的地界。咱們再往前就是遼河了。”溫破虜是夜不收出身,赴遼之前看過遼東地形圖冊,一路上又不時偵查,所以對地形十分熟悉。

“咱們接下來怎麼走?”劉雲威問道。

“大哥,咱們前幾天自東向西走,接下來就要向南走了,走西平堡、東昌堡一線,之後再轉向往東北走,就是遼陽了。”

“為什麼不繼續向北,一直往遼陽的方向走?非要繞這麼遠的彎路?”

“大哥,再往前走有建奴時常出沒,不安全。”

“建奴?這裡離赫圖阿拉有數百里,建奴怎麼可能跑到這裡來?”

“是建奴的小隊遊騎。據夜不收回報,這附近的村子很多都遭到了洗劫。”

劉雲威聽完,看著前方不再說話,心中盤算著:都說建奴兇悍異常,不知比南蠻土司兵如何。如今建奴猖獗,不如巡遊於遼河,趁機會斬獲些建奴首級。不過還要說服他們四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