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昭雲趁機揮師東進,先將北地郡掃平,然後不再管北面的梁國和突厥,掉過頭,從西北方位,攻向京兆郡。
目前大唐的兵力,都集中在正西方位,由張鎮周統帥六七萬人,與來護兒、侯君集的兵力對抗,無法抽調出來。
所以,羅昭雲統帥的兵馬長驅直入,打到了上宜城下,城內只有一萬守軍,加上大華軍隊有黑火藥,夜裡炸開一座城門,就能輕易破關,拿下這座小城。
殷開山抵擋不住,帶著數千殘兵,繼續南逃。
羅昭雲毫不客氣,統帥十萬大軍,避開唐軍主力,從京兆郡的西北方位,直接殺向了長安城。
當三方聯軍,在北地郡潰敗的訊息傳回了長安,頓時滿城熱議,
“神蹟啊,大華憑一己之力,擊潰了三方聯軍,二十多萬重兵,一個月內所剩無幾。”
“聽說北地郡那裡,血流成河,四國的兵馬廝殺,每日都死萬人,最後大華援軍趕到,勝出了。”
“那少帥羅成,親自帶十萬大軍殺來長安。”
“什麼少帥,這都什麼時候,人家羅成,早就是大華皇帝,西北的無冕之王,整個關內、隴右、河西都被他征服了,連西域三十國、吐谷渾都依歸了他,吐蕃作亂也被他擊敗,這次御駕親征,長安不足三萬禁軍,如何能夠抵擋?”
百姓議論紛紛,以及難以遏制了,連王公大臣的府邸,公子、小姐們也都擔憂長安局勢,在私下談論。
“諸位士子不必怕,大華皇帝勵精圖治,求才若渴,怎麼會對城內的百姓和士子們動屠刀,我們只管正常過日子就行,即便李唐被擊敗,我等成了大華子民,未必不是好事,聽說大華對百姓十分優待,而且對士子也有照顧,我們早想投靠大華去了。”一群士子在酒樓內房間內談論,卻並不擔心大華軍隊入城。
長安皇宮內。
李淵坐立不寧,在金鑾殿的臺階上來回踱步,急的神色陰暗。
朝堂上,武將所剩不多,只有一些文官,也都在爭論,倒地要如何對抗十萬大華軍隊。
一方主張死戰到底,以竇抗、竇琮、李閥人為主,請奏立即召回張鎮周的兵馬,以及調動馮翊郡、潼關兵馬,回來勤王,守護京城。
一方主張撤退,出函谷關,進入河西之地,利用大軍優勢,奪回晉陽,從此在晉地發展,當年戰國時期的魏國之地。即便羅成佔據關內,最多像當年秦國一般,但是中原諸侯有趙地的竇建德、楚地杜伏威、韓地的王世充、齊地的李密,跟當年戰國的形勢何其相似,此外,還有不少小諸侯存在,即便大華要效仿秦國橫掃中原,也非易事。
堅持撤走的官員不少,有夏侯端、唐儉、劉政會、思得平、盧階、權弘壽等人。
雙方爭論不休,李淵一時也陷入兩難境地。
喜歡江山爭雄請大家收藏:()江山爭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