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極力勸說馬騰,剛剛開始的時候,馬騰也能聽進韓遂的意見,但是馬騰卻是一個對大漢比較忠心的人。
幼帝劉協的聖旨馬騰拒絕了一次,卻不願意拒絕第二次,在曹操的授意下,幼帝劉協一連給馬騰發了十二道聖旨。
十二道聖旨只有一個內容,就是讓馬騰帶著手下計程車兵到長安城補充因為和袁術大戰而損耗掉的兵力。
馬騰實在是無法抗拒幼帝劉協的聖旨,考慮到最後,終於決定帶兵去長安城。要是馬騰只帶本部人馬也就算了。
但是馬騰卻不知死活,不但要把自己手下的兵馬全部帶去長安城,還設宴招待韓遂。
在宴席上馬騰極力勸說韓遂,讓韓遂帶著他的部下和自己一起去長安城,韓遂怎麼可能願意交出兵權。
但是韓遂也知道自己打不過馬騰,無論是自己還是自己手下的勢力,要是和馬騰發生火拼的話。
只怕自己會被馬騰打的骨頭渣子都不會剩下一點,韓遂為了保住自己的實力,只好決定對馬騰動手。
明知道自己不是馬騰的對手,韓遂又怎麼可能當場發難,在酒宴上,韓遂假裝答應了馬騰的要求。
同意和馬騰一起去長安城,而等到韓遂離開了馬騰的地盤以後,立刻陰沉著臉將自己的心腹聚集在了一起。
商討如何刺殺馬騰的事情,聽到要刺殺馬騰,韓遂的心腹們差點被嚇尿,刺殺馬騰可是一件大事。
先不說馬騰的兒子馬超是涼州第一猛將,就是單論兵力,韓遂的兵力都沒有馬騰的兵力多。
韓遂的心腹也不敢勸說韓遂不要刺殺馬騰,這些心腹跟隨韓遂時間長了,自然知道韓遂是一個多麼陰狠的人。
他們要是敢勸說韓遂放棄計劃的話,只怕韓遂第一個就會先要了他們的腦袋以後,再去想辦法刺殺馬騰。
對於馬騰不能力敵只能智取,幾個心腹和韓遂湊到一起商量了半天才商量出來一個還算不錯的主意。
這個主意分為兩步,第一步是要調虎離山,韓遂他們認為,一定要先想辦法先把涼州第一勇士馬超給從馬騰的身邊調開。
不然的話有馬超在馬騰身邊護衛,他們很難成功,等到把馬超調開以後,再動手對付馬騰就容易多了。
韓遂再次找到馬騰,告訴馬騰說大軍開拔不是那麼容易的,從涼州開拔去長安城一路上要路過好幾個州郡。
別的州郡就不說了,主要是呂布控制的幷州是進長安的必經之路,要是不提前和呂布打好招呼。
說大軍要借路而行的話,只怕大軍一進入幷州,就會引起呂布的誤會,受到呂布的攻擊。
而要想說服呂布同意借路,就必須要去幾個猛將,派遣出猛將並不是為了威懾呂布。
以呂布的勇猛,天下沒人是呂布的對手,之所以派出猛將是因為武者一般都有一個通病。
如果雙方沒有生死大仇或者利益衝突的情況下,那些武者對於強悍的對手都會有一些惺惺相惜的感覺。
整個涼州能打的也就馬騰的兒子馬超和部將龐德兩人,韓遂蠱惑馬騰說:
“作為天下第一猛將,呂布平時練武的時候沒有一個合適的對手一定會覺得十分無趣。
以少將軍馬超和龐德的武力,雖然他們打不過呂布,但是他們兩個聯手卻可以抵擋住呂布的全力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