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定邊大聲叫道:“鄒先生,為了天下蒼生,為了陛下的基業。為了我們兄弟辛辛苦苦打下的江上不被朱元璋所吞併。希望鄒先生,跟從前一樣,全力全策,我等必馬首是瞻。”
年紀十多歲的陳理,“窟嗵”跪在鄒普勝的面前。
陳理說道:“太師。我自小就跟隨父皇,跟隨太師學習。此次兵敗,皆因我父皇剛愎自用,這才招來殺身之禍。我陳理不才,希望老師您從新出山,希望您保住父皇留下大漢江山。”
人心都是肉長的。這一大圈人全部給鄒普勝跪下,鄒普勝心裡瞬間不是一個滋味。
鄒普勝歲數也不小了。已經五十多歲。
古時候有句話,人過七十古來稀。鄒普勝現在五十多歲,加上陳友諒自從登基之後,早就聽不進去鄒普勝的話。鄒普勝基本上從來不主動獻策。久而久之,鄒普勝產生了隱退的想法。
不過鄒普勝深知,陳友諒此人殘暴、多疑。如果鄒普勝提出隱退,必將被陳友諒所害。鄒普勝也就是一直這麼裝聾作啞,保全自己。
可是到了現在。從江州被圍,到於光、歐普祥開城投降。其實這一切的一切。鄒普勝心裡都有數。
鄒普勝深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陳友諒麾下的將軍,一個一個都投降了朱元璋。這並不是那些人本質上的問題。而是常年積累的怨恨而已。
陳友諒沒死,那些人自然不敢放肆。現在陳友諒已經在鄱陽湖戰死,那些人也意識到了陳漢將亡。所以這才倒戈相向。
不過在大殿之上,依舊有著二三十人。這二三十人全部同心同力。
鄒普勝瞬間也感覺到了一絲的希望。
“二殿下,您快快請起。”
陳理就好似一個小孩子一樣,崛起嘴巴,衝著鄒普勝說道:“老師、如果您不答應我,我絕對不起來。”
“您快快請起。”
鄒普勝扶不起張定邊,可是能扶起陳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鄒普勝連忙說道:“太尉大人、丞相大人,你們快快請起。諸位將軍,你們快快請起。”
鄒普勝死說活說,算是把這些人都給拽起來了。
鄒普勝連忙說道:“既然如此,老夫就提出幾個建議。”
張必先連忙說道:“太師,您所講,我們必然言聽必從。”
“對!言聽必從。”
鄒普勝看了看眾人,揮了揮手,連忙說道:“雖然我們兵敗鄱陽湖,損失了十之七八的兵馬。不過朱元璋以應天為根據,東有張士誠、北有大元殘兵。四川還有明玉珍。西面還有我們。在鄱陽湖大戰之前,自然是我們勢力最為強大。可是在鄱陽湖大戰之後,我們元氣大傷。自保少做勉強。不過朱元璋想要一舉拿下我們,以絕非易事。”
說著鄒普勝看了看張定邊等人說道:“雖然我們失去了很多兵馬、還有大量的將軍投降朱元璋。不過我們有天下無敵的將軍張定邊。如果我們以武昌為根據地,只要堅守武昌。那麼時間一長,朱元璋必然會撤軍、返回應天。因為朱元璋要面對的對手,還有東面的張士誠、北面的大元。所以我們這段時間,才是真正的生死存亡。只要堅守武昌。那麼日後,我們就能反敗為勝。”
“太師說的沒錯!”“太師說的沒錯!”
張定邊看著鄒普勝說道:“請太師下令吧。接下來我們應該怎麼辦!”
其實張定邊的能力,一點不比鄒普勝差。不過此時此刻,張定邊深知。講運籌帷幄,那張定邊一定比鄒普勝差一些。而且鄒普勝是太師,本身鄒普勝就有謀略。而自己的強行就是帶兵打仗。張必先是後方支援。只要是三人通力合作。可以效仿劉邦故事。
當年的劉邦也是處處不如項羽。而且也大敗過。不過最後依舊是反敗為勝。
所以張定邊認為,雖然現在大敗,也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不過只要現在團結一心。依舊可以向當年劉邦一樣,讓朱元璋慘死在應天。
鄒普勝此時說道:“當下有幾件事一定要做。”
張定邊連忙說道:“太師你就說吧。我們一定對你馬首是瞻。”
張必先也說道:“沒錯,太師,你就下令吧。”
此時眾人也紛紛喊道:“對!太師你就下令吧。”“太師,你說怎麼做,我老章就怎麼做。”
鄒普勝看到這裡,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
喜歡機智笨探請大家收藏:()機智笨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