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陛下,臣來到京城已有數月,臣身體向來不好。今臣向陛下請辭,明日臣就返回封地太原。”
根據方孝孺等人的計劃,此次藩王進京,朱允炆勢必要將其所有藩王軟禁在京城,隨後開始大力削藩。
這一切都是計劃好的,就算是晉王不說,今日朱允炆也會根據之前商量好的率先讓藩王留下。
當朱元璋看到已經全身虛弱的晉王朱棡,朱允炆頓時心頭一軟。
“三叔啊!允炆知道三叔這些年來你身體不適。允炆也想和三叔好好盤踞盤踞,怎奈這些日子,允炆實在抽不出時間來。不如你多留京城幾日,我派遣太醫院的太醫為三叔診治,診治,三叔你看如何?”
晉王朱棡拜道:“多謝陛下掛心,臣體弱多病已幾年,臣也找過名醫。怎奈臣現在已經快要油盡燈枯。陛下之隆恩,臣萬分感激,現在臣只想著與家人在一起。好好的過完剩下的日子。”
話說到這裡,朱允炆不經還流下了眼淚。
都是朱家子孫,血濃於水。朱允炆看到自己的叔叔給自己下跪,年近四十出頭,就已經油盡燈枯。
朱允炆心頭當然是不舒服。
朱允炆也沒有跟方孝孺等人商量,連忙說道:“朕現在賜晉王黃金百兩,綢緞十車。”
晉王朱棡連忙拜道:“謝陛下!”
朱允炆看著晉王朱棡說道:“三叔啊,希望你回到太原之後,好好養病!”
“謝!陛下!”
朱允炆為何會放過晉王朱棡,主要的原因就是晉王朱棡真的有病。因為晉王朱棡入京之後,方孝孺曾派遣過好幾位太醫給晉王朱棡診治,所有的太醫都一致認為,晉王朱棡最多活不過兩年。
所以朱允炆在得知這個訊息之後,內心是又高興又難受,高興的是削藩的道路上,兩個最大的敵人,那就是晉王朱棡和燕王朱棣。如果晉王朱棡油盡燈枯。那麼面對的人就剩下了一個燕王朱棣。難受的是畢竟都是朱家子孫,朱允炆只是要削藩,鞏固皇權,對朱允炆來說,或許從性格來說,朱允炆沒有朱元璋那麼狠。
現在看到晉王朱棡已經病入膏肓,朱允炆的心軟了。
當各路藩王看到晉王要返回封地。各路藩王也開始頻頻請辭。
朱允炆年少,由於一步打亂,再加上各路藩王跪拜,朱允炆在沒有跟方孝孺等人商量之下,全部同意。
“多謝!陛下!”
方孝孺連忙站出拜道:“陛下!”
“方愛卿你有何事要啟奏?”
“陛下剛剛登基,現在朝堂百廢俱興!臣以為,燕王可以輔佐陛下。延續我朝太祖之盛世。”
這一句話絕對殺人誅心。
在場的明白人都知道,朱允炆登臺之後,就會做一件事,那就是削藩。
朱允炆明白,好幾位藩王明白,朱棣更加的明白。
雖然朱元璋生前大殺功臣,可是也留給了許多能人給朱允炆。要說朝政,也不可能崩塌。
而且所有人也都清楚,朱棣打仗厲害,治理國家。朱棣根本不行。
所有人都沉默了,而且各路的藩王也有好幾個人都轉向了朱棣。
朱棣連忙拜道:“陛下,臣這些年來一直鎮守北平,蒙古大元一直都伺機而動,妄想侵吞中原。這些年來,臣不負太祖之願,沒讓蒙古大元進入中原半步。怎奈臣多年來舊傷復發。早已無法支撐。臣懇求陛下,讓臣返回北平休養。臣一生誓死保衛大明江山,就算是臣死,也不會讓蒙古大元進入我大明土地一步。”
這句話講的,讓所有人都無法回答。第一,朱棣說明了,北面還有蒙古,而且所有人也都清楚,在所有藩王之中,最能打仗的就是朱棣。如果朱棣留在應天,那麼北面蒙古大軍進攻,那當如何?第二,朱棣也學晉王朱棡。也稱自己身體有病。而且傷病全部都是為了大明阻擋蒙古受傷的。第三,太祖有祖訓,藩王未經帝命,不可以擅離封地。
所以朱棣要回北平,朱允炆實在是無法阻攔。
黃子澄本想著上前,但是被齊泰按住。
正當黃子澄好奇之時,朱允炆嘆口氣說道:“若不是朕登基,也無法與諸位叔叔見面。哎!既然如此,朕也不勉強各位叔叔了。且望各位叔叔回到封地之後,不要忘記太祖遺訓,各位叔叔要同心協力,與朕共保我大明江山。”
朱元璋既然這麼說了,這也就說明,朱允炆已經同意,所有藩王可以返回封地。
各路藩王整齊的跪拜道:“我等勢保大明江山!”
退朝之後,最高興的人莫過於朱棣。
朱棣幻想過,自己想要返回封地,一定會受到朱允炆的阻撓。朱棣自己都沒有想到,一切會這麼順利。朱棣心頭未死,只要是朱棣能返回北平,就猶如蛟龍入海,海納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