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96章 決戰前夕(五)

其實李景隆早就想出入朝堂,不過在朱元璋時代,朱元璋大肆殺功臣。而李文忠在洪武十七年病逝。接替李文忠成為曹國公的李景隆,還是比較聰明。先後去過湖南、陝西、河南等地的軍營歷練,在返回京都之後,一直在家裡讀書。直到朱元璋去世,李景隆一直都沒有入朝。

所以在朱元璋死後,李景隆也想要入朝,行走於朝堂之上。

李景隆一聽到朱允炆有事安排他去做,李景隆的內心甭提多高興了。

“請陛下吩咐,臣李景隆萬死不辭。”

朱允炆微微一笑,連忙說道:“曹國公,其實朕聽聞你在河南訓練過新軍?”

“是的!臣在洪武二十五年,跟隨過大將軍耿炳文在河南右軍需練過兵。”

“好!太好了。”

周王朱橚就在河南開封,所以此時叫李景隆出馬,絕對是最佳選擇。

當朱允炆將所有事都講述給李景隆聽之後,李景隆整個人都愣住了。

李景隆為什麼會這樣?早在幾年前,李景隆就想過,朱元璋時代,李景隆不可能出人投天地了。第一,李景隆是朱元璋的小輩,雖然朱元璋很是喜歡李景隆。不過那都是小時候的事。第二,朱元璋大肆殺戮功臣,小小年紀的李景隆知道。如果在朱元璋手底下幹,搞不好什麼事就激怒了朱元璋。朱元璋並不昏庸,但是朱元璋害怕手下的舊將權力過大。所以李景隆選擇隱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那時候的朱元璋早已經身體虛弱。所以李景隆一直等待時機,希望新帝登基,自己入仕就有了希望,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李景隆在家讀書之時,也不會忘記和一些朝中大臣子弟來往。所以朱允炆削藩,在坊間早有耳聞。或許說,早就是一個公開而又誰也不能說的秘密。

當李景隆聽到朱允炆所講,希望自己帶兵擒拿周王。

李景隆此時都明白了,朱允炆的削藩傳言,看來都是真的。

李景隆眼珠一轉,瞬間明白了。這是自己建功立業的最佳時機。

朱元璋一共二十六子,大概由幾位皇子以逝。還剩下十多位藩王。一旦朱允炆大力削藩,勢必會有幾個藩王不服,到那時候李景隆認為,他可以以武力平叛。到那時,李景隆的名聲,勢必會超過自己的父親李文忠。

當朱允炆的話音剛落,李景隆立刻跪倒在地,磕頭便拜。

“陛下,臣李景隆是受皇恩,多年來受到先帝和陛下的照顧。所以臣願意為陛下解憂。且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人和人之間就是這麼奇怪。只要是人和人之間看對了眼。不管說什麼,做什麼。就是感覺對的。

朱允炆在看到李景隆的第一眼,就感覺到李景隆就是自己的周亞夫。

尤其是李景隆拜道,肺腑的說著。朱允炆就更加歡喜。

“曹國公,快快請起!”

“謝陛下!”

朱允炆說道:“曹國公,由於此時不可宣揚,朕現在就命你,秘密趕往開封。人馬方面,齊尚書會為你準備齊全。”

“陛下,請放心!臣自有學習兵馬,並非是紙上談兵。臣跟隨大將軍耿炳文五年。行軍佈陣,臣瞭如於胸。”

“好!既然拿如此,曹國公。此時朕就交託於你了。”

“請陛下放心!”

朱允炆看到李景隆非常的滿意,而李景隆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而且李景隆更加的清楚,朱允炆上臺之後,勢必會有大動作。而朱允炆和朱元璋不一樣。朱允炆絕對不會是一個卸磨殺驢的皇帝,所以李景隆只要好好為朱允炆辦事,那麼李景隆一定會飛黃騰達、名留青史。

話說我和來冠,自從我救下來冠之後,來冠的傷勢嚴重,又要躲避錦衣衛的追捕。我們耽誤了行程。一直到祭天大典的下午,我和來冠這才趕到了應天城。

就在祭天大典的當夜,我跑進了天壇之中。

我看著朱元璋的牌位,心裡百感交集。

實話實說,朱元璋心狠,但朱元璋絕對是一位好皇帝。這一點我必須承認。而且我也必須承認,朱元璋對我確實非常的好。

為什麼?朱元璋會對我非常的好。第一,在朱元璋的眼裡,我是一個有本事的人。而且我的本事,是超過朱元璋身邊所有的人。第二,也是最為重要的。那就是我沒有野心。我無時無刻都對朱元璋為什麼尊重。從來沒有想過追求權力。這也讓朱元璋看到了,一個有本事的人,還知進退。所以朱元璋沒有加害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