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地,他想起了老九,旋即卻搖了搖頭,老九現在一心撲在拼音上恐怕不會對此太上心。老三數學水平倒是不錯,但看情況也不可能把他給拽出來,沒見他福晉想拍個全家福才將人從翰林院給拽了出來嗎?其他兄弟,老四,倒是知道他音律上極好,聽音極準,因而也特別龜毛,數學上倒是不溫不火,且人家是未來的新帝,他哪裡能夠把人拽來當學生。
老五跳過,老七擅長的書法,老八,人正在給自己辦事呢。
一下子就到了十二、十三和十四,他猶豫了一下,決定打算讓弘皙學會了大半再將讓皇阿瑪將他們三人塞進來,直接讓弘皙教,他是當夠先生了。現在教教自己兒子還算好,換成那些弟弟,真心懶得教,畢竟李鍇他教不會氣不順還能罵罵,弟弟們怎麼罵?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就在他頭疼的時候,戴梓一家進京了。
得知他們進京,第一時間就鼓動康熙召見了他,時間可經不起耽擱,他還指著戴梓研究出能夠適配出黃色火藥的火銃呢。
不想,一上來,戴梓就給他們送來一個大驚喜,不,是好幾個驚喜。
“微臣有負皇恩!”一上來,戴梓就跪地不起,涕淚橫流,“微臣昔日發明瞭一種二十八連珠火銃,卻因為夢見有人斥責我說上天有好生之德,如果我將它獻上流佈人間會斷絕子嗣,一時害怕,就將那東西藏於家中,不敢獻上。”[摘自百科]
戴梓後悔,當初他意氣風發,認為就是不獻二十八連珠火銃也能再有其他功績,哪裡想到會因為讒言而連上獻的機會都沒有了。兒孫們更是因為自己而流落苦寒之地,老三戴亨甚至因家貧連學都上不了,好在他還能教一教,老三也用功,甚至跑到寺院中面壁苦讀。
此番沐了皇恩,得以回京,他說什麼都要混出頭來,不讓自己子孫再受那樣的罪,可他年老體衰,想要皇上重用少不得一上來就拿出足以打動皇上的東西來。
“哦?”胤礽愣了愣,真是瞌睡遇到枕頭,想什麼來什麼,他正愁火器之事,戴梓就獻上了二十八連珠火銃,二十八法連珠的,想想就很恐怖。
他看向康熙,等待對方說話,或是給予戴梓嘉獎什麼的。不想,康熙卻愣在那,不知在想什麼,直到胤礽又叫了兩聲,才回過神來,似乎在掩飾什麼,幹咳一聲:“很好,你公忠體國,這次回來就先隨太子,他安排做事。”
胤礽詫異地看向康熙,按理,對方獻上這類火銃少不得要先試試看,然後嘉獎才對,卻看也不看,輕飄飄打發到自己這邊。眼見戴梓一臉失望之色,他只好出來為康熙的失態打圓場。
“一直盼著你回來,可算是盼到了,我原本說要你做理科學校的山長,繼續研發火器,日後正規了,理科學校的山長也不會低於國子監祭酒。不過現在建校資金還在籌措當中,不如你先在家看看黃色火藥的資料。”
說著,他看了一眼康熙,發現他對自己的話沒有反對,便繼續施恩,也算是給自己找學生:“你那幾個兒子,有聰明的不如送到宮裡來,隨弘皙和李鍇一起習地理之術。”
他記得李鍇提過戴梓的三子戴亨精通數術,想來學起來比李鍇快多了。
“阿瑪,你看可好?聽說他的兒子戴亨可是個人才,t還寫過一首好詩作呢。”說著,他對康熙將戴亨的那首詩吟了出來。
龍沙風雪道,資斧怯前程。
忍見流亡像,哀聞乞命聲。
饑寒方切己,胞與複關情。
我欲將圖繪,風塵隔帝京。摘自戴亨詩作)
“依兒臣看,光是這首詩,就說明他和地理學科有緣分。”胤礽笑著將詩中流民饑亡的主題轉到了那一句我欲將圖繪,並且曲解其中意思,硬生生變成了人家擅長繪制地圖。
康熙聞言,眉頭皺起,詩中意思他還是知道的,沒有想到就連關外也有流民冒死前往,再想到戴梓所說的夢,聯想到自己的夢,後背浸出一層冷汗來。
是有人在算計大清,不然為何除了他那些似乎重複的警告夢,就連戴梓,發明出了那般火器後也能做警告夢,阻止他進獻給朝廷?
要知道戴梓可不是科舉取士上來的,他就是靠進獻武器當官的,一個斷子絕孫的夢差點讓大清和二十八連珠火銃無緣。他也打過仗,甚至幾度親徵,當然清楚那種火銃對戰爭的重要性,可以說,只要是真的,並且威力不錯,足以成為大清戰略性武器。
不由地,他想到了北邊的羅剎,會不會是那邊施法?
想了那麼多,也僅僅是一瞬間,康熙回答:“保成說的不錯,既令戴梓的兒子入宮伴弘皙上學。”
弘皙已經十六歲,還領過一個差事,所以並沒有在學堂上學,每日裡不是在外頭跟著胤禩跑著結交朝臣,就是跟隨胤礽學習地理。按理,是不再需要伴讀了,見康熙就是下了這個旨意。不然戴梓幾個兒子是白身,哪裡能天天往宮裡跑,至於給他們封官,戴梓的蔭庇還沒到那個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