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仰慕比暗戀還苦
「如是我聞,仰慕比暗戀還苦。」
第一次見陸燦然,還是暑假裡,中學時期的班主任打電話,邀請他回校。
“我這邊有個學生,和你一樣,數學成績特別好,這次高考成績也非常出色,想報a大的醫學院,”用詞謹慎的班主任一連用了“特別”和“非常”,說,“你看有沒有時間,來和她聊聊?給她當個參謀。”
那時梁元崢沒有很好的建議,醫學這條路很苦,普通大學生只有期末周才會頭懸梁錐刺股,而醫學生,每週都是考試周。讀書時的苦讀和規培,讀研,讀博,要比同齡人晚幾年才能就業。如果不是崇高理想、沒有家人支援,並不建議走這條路。
“那,學長是熱愛醫學嗎?”在梁元崢委婉地說出學醫會很苦時,陸燦然以一種崇拜的眼神看他,彷彿他是一個金光閃閃的神像,“學長想要救死扶傷,所以才會學醫嗎?”
梁元崢想說不是。
當初報考醫學時,他並沒有崇高理想,也沒有足夠的家庭經濟支援,而是眼界有限,認為這份工作足夠體面,後續薪酬也會越來越高。
那時候他很需要“體面”,也需要錢。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僅僅是指做家務的家;在很多人生選擇面前,因獲取資訊的方式受限,以及巨大的資訊差,家庭條件並不富裕的人,總會要走一段彎路。
譬如梁元崢選擇學醫。
若是以賺錢、體面為主導,以當時成績,他完全可以選擇計算機類的行業,畢業季,各個大廠在a大的宣講會極其火熱,就連一些産品普通offer都能給到35+。
同屆的高中同學在朋友圈內曬大廠工牌時,梁元崢還在熬夜備考。
說從不後悔絕無可能,但不走到底,誰能評判這條路是對是錯。梁元崢並非沉浸某種情緒的性格,他不會想“如果當時”,而是更積極地聯系老師,爭取更多機會。
梁元崢太清楚自己的劣勢,沒有絲毫人脈資源,家庭助力為零,經濟負擔重;
他同樣瞭解優勢所在,並不單指院校出色、成績排名和學習能力,而是他承受高壓能力強,善於競爭,足夠抓住能利用的每一個機會。
在醫院中見慣生死後,梁元崢漸漸感受到這個職業所帶來的意義——那也僅限於他自己。他不會美化自己沒選擇的路,也不會忽視現下經歷的坎坷。
面對陸燦然懵懂又崇拜的目光,梁元崢無法說出世俗意義上的勸退。
那簡直像戳穿一個孩子最本真的幻想。
“會很苦,”梁元崢最終給出中肯的建議,“學醫會面臨更多壓力,也需要終身學習。”
他沒提家庭經濟的支援,因班主任早提到過,這個學妹的家庭條件很好,近三年來,一直在暗中幫扶貧困的學生。
陸燦然問:“學長也會有壓力嗎?”
“我是人,當然。”
她一直低著頭,聲音很悶:“那學長可以,我一定也可以。”
很孩子氣的話語。
梁元崢對此沒有任何評判,他不會審判他人的人生,只是想,不愧是班主任誇贊這麼久的好學生。
沒有褒貶的情緒,這個叫做陸燦然的女孩,成績名列前茅,性格安靜,遵守校規,貼近標準,服從老師,符合父母期待,一個良好家庭教育和社會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典型好學生。
或許要等走出校園象牙塔,才會意識到,刻苦努力換來的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很多學生時代所向披靡的金科玉律,倘若繼續信奉,只會變成職場上不停拉磨的苦行驢。
——尤其是這種性格。
梁元崢注意到,陸燦然不會拒絕。
聊天到中間,有人敲了門,一個外班學生,和陸燦然顯然不熟悉,不是很禮貌地問她,能不能也和梁元崢聊聊?
她就這麼呆呆地把他讓了出去。
梁元崢分明能感受到她的不情願,但她還是禮貌性地讓了。
被教導的好學生,不會拒絕,有時會為此委屈自己——這樣的性格,更不適合去學醫。
過度的善良和忍讓接近一種自我毀滅。
兩人交換了q,q號碼,後來她又諮詢過一次,梁元崢參考過往的錄取率,給出她個遺憾的回答。
後來從班主任口中得知,她順利考入a大,以五分之差和醫學院失之交臂。
梁元崢認為這樣不錯,她那種過度天真的勇氣,或許不適合苦學和規培的磨礪。
他本以為之後再無交集,直到陰差陽錯,偶然間再次相遇。
第一次注意到陸燦然,還是梁元崢最後一次選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