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預付晚安
短暫的選修課結束後, 很長一段時間內,梁元崢再沒有見過陸燦然。
時間久到梁元崢做夢時都沒有她的臉,具體的眉眼、衣著、頭發長短,無輪廓也無細節, 夢去無蹤跡, 只有夢到她時的喜悅, 延展到現實。
某節心理學的選修課上講,人的大腦有自我保護機制;譬如“可愛侵略性”,當看到小貓小狗時, 人會忍不住産生“用力捏捏”的念頭, 蓋因面對巨量的可愛沖擊時,需要一些負面情緒去平衡、抵消。
在記憶某重要之人時,刻意的記憶會消耗大量腦細胞, 大腦會自動開啟自我保護機制, 去模糊那段記憶。
梁元崢不得不經常去看她的空間,安靜地下載一張又一張照片。他想過是否要點贊, 又不想打破這種岌岌可危的平衡。
精緻的理性剋制下、勉強維持的平衡。
他太清醒,太有自知之明。
前程未定, 已知路上多風雨, 荊棘叢生, 又怎能用“愛”去綁架旁人陪他艱難前行。
好比大海茫茫,兩船偶然相遇, 各有各的航線,他不能站在自己的獨木舟上, 向郵輪遠眺的她許諾:你下來, 我愛你,和我一起吧, 我會和你一同到達豐饒的陸地。
這聽起來就像企業宣講會上給大學生畫的餅。
大部分情況下,梁元崢的qq都是離線狀態,頭像也是灰色底圖,只因不想被那個“弟弟”糾纏。
他拒絕承認這個孱弱的、同父異母弟弟是親人,也不會給予對方任何有關兄長的期待。
qq空間中也很少有動態展覽,梁元崢忙碌又貧瘠的生活像極了“學醫勸退指南”,早上六點半起床,晚上十一點回宿舍,三天一個24,僅有的空閑時間也要看書科研。有段時間壓力大到連健身時間都沒有,腹外斜肌短暫消失,又被慢慢練了回來。
陸燦然的朋友圈相反,她發朋友圈次數不多,每次都湊滿九張圖。舍友聚會,圖書館做題,備戰四級、六級,計算機二級考試前的臨時抱佛腳,期末考試周時複習到深夜……
有時,有那麼一兩條動態,發了不到五小時後又悄悄刪除;或許她認為哪裡不夠完美,但這些被刪掉的照片,仍被梁元崢存在手機、電腦的單獨資料夾裡。
他甚至可以做一本書,叫做“陸燦然觀察日記”。
醫學這條路比梁元崢預想之中的更加艱難,幸好他擁有應對難堪的豐富經驗。
當同時去的規培生被罵哭時,梁元崢還能在被訓後、平靜地一人拉完所有心電圖。
哭不能解決問題,梁元崢安慰那個同學,告訴他,帶教老師大多如此。有些情緒化的汙言穢語聽過就忘,不必記在心上。
同學自覺受到奇恥大辱,哽咽著說老師怎麼能罵他們沒念過書?
梁元崢耐心寬慰幾句,心中卻想對方被家庭保護太好,僅僅是這樣一句話就要被氣哭——
他所聽到的東西,要比這些更尖銳千百倍。尤其是在自尊心最強烈的青春期,梁元崢必須一遍一遍地出賣自己的隱私和自尊,來換取讓姥姥、妹妹和自己正常生活下去的金錢。
他隨後撞到了被家庭保護更好的陸燦然。
她又被騙了。
梁元崢撞到的“第二次”,但絕不是她被騙的第二次。
“傻不傻啊你!”似人非人的陳萬裡暴跳如雷,像一個狂怒的比格犬,“你怎麼記吃不記打呢?啊?一聲不響地就捐錢,萬一對方是騙子呢?上次被騙的事情忘啦?”
陸燦然據理力爭:“可萬一她真缺錢呢?”
“我被騙也就是被騙這些了,”陸燦然說,“反正那些是出去玩的預算,不影響我正常生活;可她如果真的很缺那些錢來治病——”
“煩死你了,”陳萬裡暴躁地說,“別忘了她只是你初中同學,你倆好幾年沒見過了;聯系你就是借錢,你覺得合適嗎?她為什麼不找身邊人借?”
“這不更好證明她已經走途無路了嗎?”陸燦然說,“我們初中時關系也很好,她經常會把媽媽蒸的包子分享給我……”
“那也不影響她現在不回你訊息,”陳萬裡打斷她,“你又被騙了。”
“至少我又學到東西,”陸燦然說,“好了,我不在乎。”
“我在乎,”陳萬裡幾乎是吼出來,“你能不能——能不能——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