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禾城由上到下所有人都在認真生活,很快禾城的建設又進入下一個階段。
新科士人們授官前三個月的試用期,被阿萍他們帶著和平渡過。
官吏階層的人數增加,阿萍便下發了新的任務。一是讓工科的官員們召集匠人、工人在禾城主街兩側重修商鋪。二是讓農科、文科的官員們擴建禾城公眾學堂,讓他們以阿萍劃定的課本大綱,修整學生課本,並把入學年紀化為6歲畢業年紀化為十五歲。
三是讓軍科官員分劃不同軍種,步兵組、射擊弓箭兵組、騎兵組、醫療兵組,各個隊伍之間要可以各成小隊,也能分成小組合作,整合禾城軍隊標準。
以上是阿萍給禾城接下來五年制定的計劃。總結地簡短說明,就是禾城招商引資計劃、禾城教育普及計劃、禾城軍隊整合計劃。
之所以要在禾城寬敞的主街上修建商鋪,就是因為阿萍決定禾城主街的商鋪只租不賣,屬於禾城不動産。
禾城百姓的生活穩定下來,現在城內人數已經快到四百,阿萍認為到了促進消費的時候。禾城路上河上的兩條商路不再讓商隊們成為過路客,而是想把他們留下來。
商人盤亙之地就是繁華之地,差不多建設了十年的時間,阿萍認為禾城到了該打響名號的時期,他們需要擴大禾城的名號,招來更多的人口,擴建禾城的領土。
人們其實最怕的就是未來看不見方向,由阿萍領頭指出了前路,眾人的心便安了下來,知道該朝那處使力。
阿萍田裡的事依舊在忙碌,卻也時時跟著工科的官員們上山伐木。需要百姓接力砍上一天的巨木,阿萍往往一劍就能斬斷,極大加快了城中木料囤積。
最重要阿萍砍樹時,因為修行者的身份她能感受到古樹巨木是否開了靈智。當她感受到樹木在面對凡人利器時,産生了恐懼悲傷的成思路的感情遞進,阿萍便會在其樹枝上繫上紅布條,告訴眾人這樹不能動有靈性。
這個舉動是為了留一線,也是為了以後的發展。
因為阿萍修行者的身份,她說出的話禾城內的百姓都願意相信,山中被她繫上紅布條的古樹,很自然就被百姓們接受樹中有靈的說法。
古人本就比現代人更崇拜自然,畏懼於不理解的神秘力量。
在阿萍自己看來,她這個修行者身份,更像是現代標誌豬肉質檢合格的戳子,她往那棵樹上繫了紅布條,就代表她質檢合格。
山中普通的古樹被採伐,樹根也被撅走,山裡空出的大地上也給後來的植物們留下生長機會。
而被阿萍帶領著砍下的樹木,他們在存放著時,就被各自劃分用處。除了商鋪,有的木材還要留給神廟修建用。
神仙廟宇修建與佛寺道觀的建設,有利於麻痺敵對勢力,也有助於豐富百姓的精神娛樂。
阿萍相信只要自己堅定為百姓服務的路線,多數百姓們就不會求神拜佛。因為遠在天邊的神佛,到底是不如她這個城主求了就能現管的人間主。
廟會什麼的,再加上時不時去廟裡走兩圈賞賞景色也不錯,現在城裡沒有娛樂設施,這些廟啊觀啊剛好頂上。
至於阿萍拜不拜?她才不敗,自己在城主府裡設立了神農的神龕、女媧的神龕。
若說非要城主在信仰上站隊,那她就站這倆。
女媧的神像,還能按照傳說中設立,而神農嘛,阿萍就只能立個揹著百草藥箱,手持五穀的造像。
城主府中女媧神龕裡只有她一個倒是不擠,神農氏的神龕裡倒是擠了三個人。
祭拜神農氏的神龕裡除了主位的神農像,左右分別還各立著一個阿萍親手雕刻上油的兩尊男女神像。
這神像在外人眼中看來十分古怪,因為阿萍既沒有雕出他們的面目,而且還只雕了他們的半身像。又是短發又是露胳膊布料少的衣服,誰也不知道他們是誰,又有什麼功德能和神農氏一起享受供奉。
只有阿萍一個人,她知道他們是誰,他們有什麼功德。
沒有雕刻男女神像的五官,是因為阿萍供奉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來自自己家鄉那個時空中,屬於現代的一群農業工作者。
水稻之父、小麥之父、大豆之父、瓜奶奶等人的面目在阿萍心目中流轉。
阿萍忘不掉這些人,她就停止了往神像上雕刻袁爺爺面孔的想法,她想爺爺應該不介意和同志們共享供奉的。
所以最後位於神龕中,與神農氏造像共享香火的造像都是兩尊無面神像。
神龕的工程量比神廟要小得多,等到神龕力好挑選良辰吉日搬入神像時,神廟那邊的進度還卡在設計圖紙上。
於是神農氏與女媧率先成為享受到禾城香火供奉的神仙。
阿萍是第一個上香之人,難得地在今天她手抖了。連續幾次她才點燃手中的長香,把它們插進香爐裡為神明們獻上香火供奉。
她承認自己有賭的成分。在現代的研究中說春秋時的扁鵲不是一個人,而是代指一個以扁鵲為稱號的醫者群體。大膽些,她猜測神農氏或許也是這樣,神農氏指的不是一個人,而是指一個善於辨認草藥,利用草藥與辨認草藥的群體。
因為識百草傳百草這兩個工作量實在龐大,阿萍不相信一個人在有限的時間內,能獨立全部完成。
人神,未必指的是一個人。
阿萍大著膽子讓她生活中的神農們登上了神龕,也是在賭神農氏受了她的香火,會接受她的身份。
阿萍手中的香剛插上香爐,隨著她虔誠的三拜,長香燃出的幾縷青煙便去向了正主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