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章 第 6 章 想和導演對話

第6章 第 6 章 想和導演對話

照片裡的程式言五官立體,面部線條淩厲,偏生一雙微垂的桃花眼似飽含深情,他拿著話筒對著臺下的記者,不知聽見什麼好玩的,勾唇揚起一抹淺笑,眉眼間盡是風流自在。

照片應該是早些年拍的,畫素比不上現在的高畫質圖片。

再往下看,是個人基本資訊和經歷,以及一長串的作品名稱和獲獎記錄,顏千繪很快得出結論:這是位高産且優秀的導演,加上那張顏值極高的臉一起評價的話,是個才貌雙全的導演。

又看了一個網頁訊息,是最新的電影宣傳報道,宣傳口徑的方向傾嚮往大格局上升,什麼愛與和平、立意深刻、含蓄雋永的。

但顏千繪從影片的敘述中感知到最純粹的愛意,那是含蓄的、隱藏在海底的冰川。

世人皆可見那海面上露出的山巔一角,可暗藏在深海的堅冰兀自巍然屹立,但只用帶上一副最簡單的潛水鏡遊入汪洋,就能看清冰壁上的痕跡。

每個時代的個體都擁有被記錄和演繹的資格,無奈唏噓的是,這些往往要置於宏大背景下,也時常導致微觀的聲音被吞噬。

作品一經發表、公之於眾之後,創作者就與它産生了天然t的隔離,被觀眾看到後就失去了“僅我可見”的權利,而多了層公共屬性,評價和解讀就成了看客的權利。

而公眾的評價或多或少會有超出或偏離創作者預期的部分。

顏千繪想起那個傳播廣泛的趣聞,作家做一篇以自己作品命題的閱讀理解,其中好多問題本人也回答不出來。

她觀賞一部作品,習慣性憑自己的直覺,去感性地揣測創作者的意圖,終歸只是雜糅了個人觀點和思考方式在其中。

看完電影,心頭沉積著一股難以名狀的心情,情緒裡有壓抑沉悶。

自己的曲子常遭到別人追問創作背景和目的,如今身份倒置,自己作為一個電影觀眾也迫切想知道幕後的故事、創作者是怎樣的想法,甚至産生想和導演對話交流的念頭。

再繼續刷下去都是大同小異的內容,網頁上的資訊繁多但卻雜亂無序。

去搜他的微博,她看到粉絲數量和評論的時候還是吃了一驚,沒想到真如安恬所說,一位幕後的導演的熱度竟然完全不輸熒幕前活躍的藝人們。

他主頁最新的一條微博是《最後的鏡頭》的那張宣傳畫,她隨手點了個贊,順便關注了他的微博。

手機塞回枕頭底下,在耳邊淺淺的呼吸聲中,她慢慢合上了眼。

冬日清晨,天邊曦光微露。

顏千繪躡手躡腳下床,盡量不吵醒還在沉睡的段安恬,她的作息很規律,雖然久違地熬夜晚睡,但還是在六點半醒過來了。

洗手間的鏡子上貼著一張便簽:

“小區對面就是西江公園,

你去那裡練琴絕對不會有人投訴你的!

車鑰匙和門禁卡在玄關

你自己隨意啦。”

還在上學時,高二年級教室在高一年級樓上,兩人就上下樓跑,去對方班裡互送零食,碰上對方不在教室,就寫張小紙條,託人放在桌上。

段安恬有做手賬,一直就把她的小紙條粘在手賬本上,而顏千繪則買了個精美的盒子存放和她相關的物件。

早起練琴的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在沒什麼意外並且條件允許的話,顏千繪都會在早上去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