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謀逆之事古往今來都是不可寬恕的大罪。
如果趙帝不殺聶正波,那皇室顏面何存?
以後皇帝的命令還會有誰遵從?
石氏豈不成了天下人的笑話?
然而趙帝亦知道圖謀聶氏,必須循序漸進,不可徹底翻臉,因為時機沒有成熟。
所以,趙帝將聶正波謀逆一事暫且壓下,並以此迫使聶正邦回京,他要用這件事來奪取聶正邦的部分權利。
聶正邦得知弟弟聶正波和武國人商議發動政變,當場嚇得魂飛魄散,也顧不及江北這塊肥肉,趕緊率兵回京。
他的家人都在燕都,如果趙帝一怒之下,失去理智,將他滿門抄斬,那可就完了。
當然,聶正邦也明白,趙帝應該不會斬殺他的親眷,畢竟他聶正邦手上還有幾十萬騎兵,雙方若是反目,對誰都沒有好處。
聶正邦回京處理聶正邦的爛攤子,使江北避過一場大戰,對朱繇來說,真算是鴻運當頭,天神庇佑。
朱繇命朱蓬率五萬大軍,作為先鋒,率先返京,而他則在後方處理一些瑣碎的政事。
武將有項然為主,副將則有邱老三擔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文官的人選,朱繇思考再三,最終決定由張淼出任。
張淼擅長政務,由他治理江北,不出三年,江北必可恢復昔日的繁華盛景。
而張淼不隨他回京,也可避免一些尷尬。
畢竟張淼的身份太多了。
曾是大楚重臣,對楊氏忠心耿耿,卻被奸臣誣陷,繼而成了死囚重犯。
後來又幫助範閒造反,建立了大順政權,還當了丞相。
如果範閒肯聽張淼的話,又怎會落得覆滅!
而朱繇也不可能這麼快就平定江北。
如今,張淼歸順朱繇,等朱繇建立新朝後,必定又是重臣。
如此算起來,張淼前後給三個朝廷效力,並都能成為重臣,也算是傳奇。
在朱繇返京的前一夜,張淼和朱繇秉燭夜談,對新朝的建設和未來天下大勢進行交流。
張淼勸朱繇推翻楊氏,建立新朝後,一定要休養生息,千萬不可與武國、趙國發生戰爭。
在這一點上,朱繇與張淼的想法相悖,朱繇一直都是強硬派,他對楚四世向各國妥協的做法素來是不滿的。
而且朱繇的內心,以虞朝的開國皇帝虞曉為榜樣,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
更重要的是,武國在東海活躍的越來越頻繁,兩國勢必會有一戰。
這不是忍讓就可以避免的。
張淼的想法是不可能實現的。
見勸不動朱繇,張淼嘆了口氣,“我知道和武國的一戰不可避免,但以楚國現在的狀況,縱然可以擊退武國,也會是慘勝,我希望,這一戰,能拖就拖,畢竟我們的準備還不充足。”
朱繇點頭道:“老張啊,你說的我都明白,但有些事並非我們想怎樣就能怎樣的。”
張淼想了想,“對了,有一個人,你必須殺!”
喜歡朕法請大家收藏:()朕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