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次,他因為膨脹心理,在大明城內趾高氣昂,被王秦下旨訓斥,在家閉門思過。
這段時間,他低調了很多。
即使被選進內閣,但權力方面,已經大不如從前。
行政權力基本都在六部手中,內閣只有議政權,可是王秦是個勤快的人,並不怎麼依賴內閣。
所以,他這個內閣大臣,日子過得很清閒。
想重新獲得王秦重用,就必須順從王秦,博得王秦的信任。
許平私下裡可是探聽到,王秦打算近日裡於內閣中設一首輔的職位,作為內閣的最高長官。
很多人暫時都看不到內閣的實際價值,但許平清楚,一旦王秦放權,或是王秦因戰爭離京,內閣就相當於丞相府。
甚至比丞相府更具有權勢。
成為首輔,就等於是大漢的第一任丞相。
許平至今,都對丞相的職位念念不忘,有很深的執念。
平時他沒有什麼機會發言,但此刻,蜀國出了岔子,關係到大漢的切身利益。
大臣們群情激憤,聲討劉鼎是反覆小人,死了是罪有應得,而王秦一言不發,心思不言而喻。
許平當即定了定神,出列道:“陛下,臣認為,劉鼎應該救!”
他的聲音洪亮,壓過了一眾大臣的聲音,眾人紛紛側目看向許平。
王秦心裡暗笑:還是老許懂我的心思啊!
“為何該救,說與朕聽聽。”
王秦示意許平繼續發言。
許平道:“劉鼎雖然反覆無常,是個典型的小人,可在他的治理下,蜀國國力日漸衰弱,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種種行為分析,他就算不是個昏君,也離昏君這兩個字沒有多遠。”
“而劉焌,就不一樣了,他聰明能幹,頗有雄才大略,且視我大漢為頭號敵人,率領幾十萬大軍,擋住了魏軍的進攻,贏得了蜀軍和百姓們的支援與擁護。”
“試問,是劉鼎為蜀帝於我大漢有利,還是劉焌當皇帝對我大漢好?”
“我認為,發兵支援劉鼎,奪回帝位,即使奪不回帝位,也不能讓劉焌輕易的篡取帝位,得讓蜀國付出沉重的代價,在短時間內,對我大漢構不成威脅!”
眾大臣聞言,又見王秦輕輕的點頭贊同,迅速的意識到王秦的心思是支援救援劉鼎的。
於是,他們略微思索一番,不少人又改變了風向,附和許平的意見,認為救援劉鼎,是一件極為有利的好事。
但也有人,自然固守己見,不贊同救援劉鼎。
其中的代表人物,當屬姚中書、郭樹平。
二人都是王秦身邊的老臣,如今更是官居要職,有極重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