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這時,魏國的決策層改變了方略。
冉雲是一個軍人,服從命令是他的準則,儘管他心裡萬般不願意。
聶正邦、成雲可汗對魏國的要求,亦是十分不滿。
眼看就要將鮮麗族消滅,將武國打回老家。
卻在這個時候放棄了,等於是前功盡棄。
但兩人不敢說什麼,魏國此時就是他們的大腿,必須抱緊了。
魏國說撤軍止戈,那他們就撤。
東英海也不願在雲國繼續耗費實力,只要能保留一塊武國的勢力版圖,方便以後武國力量的登陸,那就行了。
所以,東英海立即同意了武國的談判。
只是,進攻王秦。
東英海卻並沒那麼爽快的同意。
當前,東英海還是以消滅國內的井田見,徹底統一國內勢力為第一要務。
但遏制王秦,亦是東英海心中所想。
不能任由王秦實力做大。
於是,東英海答應調動大軍,在一旁做佯攻,對王秦進行掣肘。
如果蜀國、趙國與魏國的進攻順利,那東英海就會順勢進攻,分一杯羹。
但是,讓他做第一輪進攻,東英海是萬萬不會幹的。
蜀國、武國,相繼加入與魏國的聯合,極大鼓舞了成水華遏制、消滅王秦的信心。
最大的難題,要數趙國。
石霖在大漢建國時,與王秦簽訂了攻守同盟,雙方的關係,進去了蜜月期。
在過去的一年裡,兩國的經濟往來總額,是舊楚末年的三倍。
透過貿易,兩國都得到了巨大的財政收入。
此時,要他背叛盟約,進攻王秦,實在是一個騎虎難下的事情。
可是,魏國將下黨郡還給趙國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
由不得石霖不心動。
同時,魏國還要發兵協助趙國進取江北。
這意味著,奪取江北的成功率大大提升了。
面對巨大誘惑,石霖只能狠下心,斷絕與漢國的聯絡,與魏國聯合,進攻漢國。
天下七國,就有四國要對大漢進攻圍攻,一時間,大漢所處的形勢,岌岌可危。
喜歡朕法請大家收藏:()朕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