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在距離燕都三百里的洪州相遇,展開了一場激戰。
最終陳鴻兵敗而逃,蘇茂率兵追擊,與石成的大軍遇上,被反殺的大敗而撤。
石成造反,終究不佔大義,尤其是他裹挾無辜民眾,作為軍隊掩體的行為,更遭到了無數人的譴責。
行軍途中,一些將士紛紛掉隊逃走,使得石成的大軍迅速縮水。
石成見狀,心急如焚,這樣下去,沒等和石霖決一死戰,他就要成光桿司令了。
他只得趕忙向漢軍求助。
漢軍是他造反最大的助力,本來,他不想借助漢軍的力量達到目的,現在看來沒有漢軍是不行的。
漢廷方面,王秦命龍治和韓德,派遣一支精銳,協助石成。
只要扶持石成當了趙國皇帝,大漢就等於間接控制了趙國。
在戰略上,大漢於西,掌握了蜀國南川,控制了正牌皇帝劉鼎,對蜀佔據主動權。
於北,間接控制趙國,在國際大環境下,又有許平的遠交策略,聯合沙羅、風神部、鮮麗族。
只要戰略設想一一實現,大漢的影響力將是恐怖的。
作為霸主的魏國,地位將受到極大的動搖和挑戰。
漢國為了自己的利益,扶持石成。
成水華見狀,亦有同樣的打算,既然石霖不怎麼聽話,還不如換了,倘若讓漢國佔的先機,將石成成功推上帝位,那麼,對於魏國來說,就多了一個棘手的敵人。
因此,成水華命校事,立刻在趙國物色人選,決定以魏國的影響力和實力,推舉一個親魏之人成為趙國皇帝,以此來遏制或破壞漢國的計劃。
校事的辦事能力極強,很快就找到了石霖的弟弟石聰。
石聰,是石霖的五弟,母親原是宮女,出身卑微,因此不受趙國先帝的重視,石霖繼位後,就給石聰封了個王,賜了一小塊封地,打發他去混吃等死了。
但石聰卻不甘心就這樣混吃等死,私下裡一直籠絡豪傑義士,廣交俠客,在民間頗有威望。
人,只要有野心,就有被利用的可能,若是無慾無求,那才是最可怕的。
魏國校事,在得到成水華授權後,立即與石聰進行了聯絡,開始蠱惑石聰造反。
而石聰見到皇帝和藩王刀兵相向,國家大亂,正有匡扶社稷的打算,與魏國一拍即合,表示願意和魏國合作,參與這場奪位之戰。
魏國立即派送了大量物資,援助石聰。
石聰有了魏國這個強力外援,信心十足,立刻打出肅清山河,匡扶社稷的旗號,召集豪傑義士,討伐石成,同時逼迫石霖退位讓賢。
趙國由原先的兩雄爭霸,變成了三強相爭,誰都沒有笑到最後的機會,偏偏誰都認為自己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喜歡朕法請大家收藏:()朕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