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尋和漢廷對溦水以東的魏國人,並無壓榨和剝削,而是一視同仁,甚至出臺了一系列安民惠民的政策,用來幫助魏國人儘快恢復正常生活。
溦水以西的魏國人,聽聞了東面的魏國人平安無事,並且還享受了很多大漢才有的政策,於是一些貧苦百姓,紛紛逃亡東面。
成水華聽聞此事,勃然大怒,他自認對待百姓素來寬和,也深受百姓愛戴,怎麼如今會出現百姓叛逃?
他讓魏軍進行封鎖攔截,只要抓到叛逃的百姓,一律處死。
此事極大的引起了百姓恐慌,短時間內的確有效控制了百姓們的叛逃。
可時間一長,那些貧苦百姓日子都快活不下去了,哪裡還在乎生死,於是繼續叛逃。
魏軍有時一次就屠殺了上百個手無寸鐵的百姓。
其中包括老人、孩子。
見這些屍體血淋淋的躺在地上,死狀悽慘。
不少魏軍將士在最後清理的時候,放聲大哭了起來。
他們不能抵禦漢軍於國門之外,卻只能對待自己人痛下殺手,這算怎麼一回事?
他們是魏國的將士,不應該是保護國人嗎?
成水華的封鎖令,不僅沒有達到原有的目的,反而惹得無數百姓痛罵,最後失去了很多人心。
陳尋和楊明將中軍大營移至溦水旁,以示破魏的決心。
成水華到了溦水,巡視防務,恰逢陳尋和楊明也在巡視防務。
兩軍統帥隔河相望,雖然相隔甚遠,目光無法交錯,但彼此都能感覺到對方的殺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回到大帳,楊明就對陳尋說道:“趁著河水還沒有漲上來,我想率兵夜襲魏軍大營,就算不能生擒成水華,但也可以嚇唬嚇唬他。”
此前,研究魏國形勢時,陳尋對氣候問題多有關心,因此知道夏天梅雨季節時,溦水的水位會大漲。
到時再想過河,難度就會增加。
而現在,有些淺水地帶,是可以趟過去的。
陳尋道:“成水華是何等人物,你想夜襲嚇唬他,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倘若他在淺水地帶設伏,等你半渡而擊之,你該如何處置?”
楊明猶豫了一下,道:“退回來。”
陳尋搖搖頭道:“就算你能退回來,可隨你一起的將士們能全身而退嗎?”
“這個?”
楊明無法回答,不是每一個將士都如他這般勇武善戰,可萬人敵。
陳尋繼續道:“雖然你只率少量兵馬偷襲,即使有傷亡也無太大影響,但若是失利,對我軍士氣而言,將是重創。”
楊明聽完,又猶豫了一會,道:“那算了吧,我就不去嚇唬成水華了,只是,我們這樣一直對峙,何時才能取得突破?”
陳尋道:“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一個時機,只要時機恰當,一切將水到渠成。”
“……”
楊明想了半天,都沒想到怎樣才叫時機恰當。
在他看來,時機不是等來的,而是主動奪取的。
喜歡朕法請大家收藏:()朕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