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替皇帝,替大漢征戰十餘年,才摸爬滾打到今日的地位,憑什麼讓一個亡趙的老頭來統領他們?
倘若軍隊心生異變,北境則會動盪,繼而影響國家穩定。
內閣和兵部向皇帝諫言,要皇帝收回成命。
宦官向王秦道:“陛下,大臣們都在上奏,吵著要見您。”
“他們的來意朕清楚,讓他們都回去吧。”
王秦道。
宦官退下,王秦對一旁的李皕道:“大家都在反對朕,質疑你,希望老將軍不要讓朕失望。”
李皕抱拳道:“老夫一生的夢想就是能蕩平草原各部,替中原開拓疆域,請陛下放心,老夫不會讓陛下失望。”
“雖說暫時不對鐵木部動兵,但也不可任由蒙烈做大,你去了北境,可有何計策遏制鐵木部?”
王秦問道。
李皕答道:“在東北極寒之地,有一個部落,名為契真,他們早年生活在草原上,但是被成雲部驅逐,一直追趕到了極寒雪地,老夫曾去過哪裡,契真部只有幾萬人,但是驍勇善戰,不亞於草原任何一部,老夫打算邀請他們返回草原,用來對抗鐵木部。”
“驅虎吞狼?”
王秦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又擔憂道:“只怕驅虎不成,反而讓狼群成勢。”
“老夫有信心駕馭契真,況且即使我們不邀請,契真離開極寒之地,也是早晚的事情,畢竟哪裡太苦了,當年他們的首領就曾告訴我,他死了之後,契真就會重返草原。”
李皕道。
“死了之後?”
王秦不解道。
“他當時已經七十多歲了,老邁不堪,根本無力率領契真重返草原,與各部爭雄,所以,只能是他死後,由年富力強的野心者來做這件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皕解釋。
王秦習慣性的敲擊著面前的席案,若有所思,草原上的爭鬥,遠比他想象的激烈、複雜。
數日後,李皕離開洛都,前往北境。
他的駐地在燕都以北的幽州城,幽州往北,就是一望無際的草原,這裡是北境第一重鎮。
同時,大漢在幽州附近,開設了大型的馬場,專門繁殖、培育優種的戰馬,為騎兵提供最優質的戰馬。
幾年下來,幽州的馬場,規模已達二十多萬匹,為騎兵的建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李皕一到幽州,就先去視察了馬場,隨後召見各鎮將領於幽州議事。
但是各鎮將領都像事前商量好一樣,紛紛以養病、練兵為由拒絕了議事。
只有幽州本鎮的將領到場,但他們同樣對這位空降而來的頂頭上司沒有好感。
如果是龍治、陳尋,或者其他將領被調來總領北境軍事,他們是會服從的,只是這李皕是誰?
從那冒出來的?
不過一個十幾年沒有帶兵打過仗的亡國舊將,憑什麼統領他們?
驕兵悍將們表示不服。
見諸將不來,李皕也不生氣,他集結幽州的軍隊,檢閱他們的操練情況。
有幾個不服的將領,故意與李皕對著幹,操練極為敷衍。
李皕看後,冷笑道:“都說大漢的軍隊,軍紀嚴明,令行禁止,驍勇善戰,難道就是這副模樣?”
那幾名將領冷冷的看了眼李皕,根本不搭理李皕。
李皕大笑一聲,對這幾人道:“今天,我們當著全軍的面,各自簽下生死狀,你們聯手若是能擊殺老夫,老夫認栽,若是不能,嘿嘿,就別怪老夫手下無情了,怎麼樣?”
那幾人互相看了一眼,都露出冷笑,表示願意籤生死狀,並對李皕道:“那你可別怪我們以多欺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