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興帝面部決然,揮手拒絕,隨後稱幾位嚴卿乃國家棟梁之才,
不可不察,不可不用。
話落,嚴相隨即跪倒在地,高呼,請求陛下恩准,且請自守北地,
以固北疆,世世代代為大宋鎮守北狄。
隆興帝見此,只能仰天長嘆,隨後看著面色紅潤,
好似迴光返照的嚴松,隨即神情有些悲切的將其扶起。
高呼,“大宋損失一臂也!”
……
翌日。
隆興帝下詔,晉彭城郡公張松爵為晉國公,
長子張昭為鎮北侯。
隨即准許張昭抬棺回北地,封國大同。
此詔一下,朝堂開始沸騰,天下開始震動,稱霸數十年的嚴黨就此倒塌?
嚴相自請鎮守北狄?
嚴相已經時日無多?所以想要落葉歸根?
一時間,各種猜測滿天飛,京都的局勢也是瞬間猶如烈火烹油。
朝堂之下,整個形式也開始暗流湧動。
以往,門庭若市的張府,此刻卻門可羅雀……
半個月後,張府攜一行千餘人口緩緩向北地而去。
驛站外,不見一人送行。
其中圍觀的有識之人紛紛搖頭。
有人稱嚴松乃治國之能臣,挽大廈於將傾。
否則大宋可能幾十年前就亡國了。
而有些人則認為嚴松乃鷹視狼顧之輩,不可小覷,必須儘早剷除,
否則必生大患。兩種言論皆有人支援,有人反對。
不過此刻,嚴松一家卻是緩緩離開了京都這個旋渦。
半個月後。
隆興帝下詔,調雍王南下,率領虎賁軍馳援江南之地,參與剿滅太平軍主力。
各地方協助,若有不從,可先斬後奏。
此時整個大宋北方的黃巾之亂已經漸漸平息。
兩年多的時間過去,在東山巡撫張和正的治理下,整個古齊之地漸漸散發出勃勃生機。
隆興十一年。
沈易、靳一鳴和盧劍嶽等人漸漸開始展露頭角。
在這一年裡其中不乏貪心最後導致身死道消之輩,
也有想要洩漏‘秦廣王’的秘密,以期錦衣衛能夠給出告密獎勵。
不過還未待其有所行動時,紛紛離奇死亡。
這一現象,引得其他有心之人紛紛開始認真對待起了此事,
從此不敢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