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地靠雲夢湖,雨水豐沛,以種稻穀為主,此時也要開始培育秧苗了。
村長兒子扛了一袋子稻穀泡在自家門前的池塘裡,望著兩裡外的高地上,彎著腰在田地裡忙碌的人,忍不住問身邊的人:“三苗哥,你說那些人在忙個什麼?”
被問的男子不甚在意地說:“開荒吧,能忙什麼?”
“他們從一月就開始開荒,一直開到現在,前段時間還看他們不知挑了什麼撒地裡,我和我爹去看了眼,是土,他們不會以為這樣地就不用養,可以直接種了吧?”村長兒子也是不懂。
“誰知道呢?”男子見自家稻種的繩子系在石頭上,“就是荒地該種也得種,不種吃西北風去?”三苗道:“不種稻子,豆子總能種一些吧?”
此時剛進入農歷三月,正是種黃豆的時節。
村長兒子聞言也覺得有道理,道:“種上兩年豆子,地也養的差不多,後年也能種小麥了。”
他們這裡因為地理位置的優勢,都是山地種小麥,水田種水稻,因為在雲夢澤尾部,水土豐茂,並不缺良田,是以很少有人去開墾山地,山地大多都荒著,這也是盧父他們來此,能夠分到如此多荒地的原因。
村長兒子回去將自己的推測跟村長說了,村長也點頭覺得有道理。
他本來想去高地上看看他們究竟在種什麼,想想又覺得不用去,此時農作物有限,就像兒子說的,這些人除了種豆子,還能種什麼?
說到豆子,盧父還真種了些豆子。
黃豆、蠶豆、紅豆、綠豆都有。
作為一個喜歡吃美食做美食的資深饕餮,在古代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怎麼能不自己製作黃豆醬和豆瓣醬呢?
要做豆瓣醬,就必須得有黃豆、蠶豆和辣椒。
這時代的蠶豆叫胡豆,其它黃豆、紅豆、綠豆也都有了。
盧父家裡各種豆類也多,但盧父之前也說了,空間裡這時代有的,能夠代替的東西,能不用就不用。
花生、土豆拿出來,是因為怕再有饑荒,空間裡糧食是有限的,未來可能還會在這待幾十年,這些高産農作物,能夠盡快拿出來,就盡快拿出來。
加上為了能夠快速融入到本地圈子,盧父問了要豆種的人,計算出要的豆種數量,帶著自家醃製的鹹魚幹,去村長家買豆種和菜種。
鹹魚幹是送給村長家的。
饒是村長對這些外鄉人排斥、警惕,在看到盧父送來的兩條鹹魚後,也不由的感到心裡舒坦,叫妻子收了鹹魚,叫兒子拿了豆種過來。
作為村長,除了檢察非違、催驅賦役等事務,還有課植農桑。
盧父種豆養田,作為村長,他是必須支援的,即使盧父不去養田,村長也有職責去勸誡。
盧父買了豆種回去後,村長兒子出來看著盧父遠去的背影:“爹,還要去看嗎?”
村長回頭看了眼自己的兒子:“看什麼?看荒地嗎?”說著就揹著手回屋了。
盧父回去後,就將豆種換成了他們家空間裡的豆種。
豆子別說在古代,即使在現代,産量都非常低。
盧父空間的豆子很便宜。
為什麼便宜?因為産量高。
它農科院近幾年新研發出來的齊黃30,畝産能達到兩百公斤至兩百六十公斤,産量高,品質優,價格相對來說也降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