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1章 豬雜粥是淩晨後吃上的,因為這時候屠宰場殺豬,他們會在三四點將豬肉批……

第251章 豬雜粥是淩晨後吃上的,因為這時候屠宰場殺豬,他們會在三四點將豬肉批……

豬雜粥是淩晨後吃上的, 因為這時候屠宰場殺豬,他們會在三四點將豬肉批發給商販。而內髒會早一步被拿出來賣。

商販拿到貨會在最短時間進行處理,做成豬雜粥或其他端給老饕們!

排隊等候的事不需要安然和王志,有姚青這個助理呢!安然去看了一下那些豬雜, 老闆說還都熱乎著呢, 絕對的新鮮!安然一摸果然還帶著溫度, 而且顏色手感都在說明著這些下水都剛離開豬體。

接下來便是搶, 想吃什麼拿什麼?有人根據你要的量將食材分割了,並幫你記錄這些東西都會做成什麼, 接著來便是等待!

最先上的是一份鐵板豬雜,粉腸、肝、大腸、豬腰、豬肚、心,豬上顎,喉管、豬舌,再帶上幾片五花肉, 只是簡單的爆炒, 全靠食材自身的味道和老闆的靈魂醬汁,上桌快吃,大腸粉腸剛剛好, 安然不由豎起大拇指。

接著就是一大盆熱騰騰的豬雜粥,粥底鹹香綿滑,豬雜香嫩脆爽,一碗粥下肚, 安然冒了一身汗, 這碗粥對得起這分等待!豉汁蒸排骨, 另一種口味, 香嫩爽滑,讓人忍不住一口接著一口。

“豬雜粥一定要有”安然喝完粥意猶未盡, 豬雜粥,簡單食物最能給味蕾帶來快樂,在高溫濕熱的南方一碗豬雜粥少不了。

“豬雜粥是由及弟粥演變而來,白米一定要煮到全化。豬雜一定要新鮮,放在粥裡滾一滾,粥順滑,肉香嫩,粉腸脆爽,一碗下肚,酣暢淋漓。但小鎮附近沒屠宰廠,怎麼做都不會有這邊新鮮。”王志指出問題所在。

“像這種新鮮的豬雜粥能有多少?又有多少人願意半夜等待?我們能做到新鮮,只是比這裡稍差那麼一點,我想大多數人不會去執著於那點差別。”

“的確,沒有帶著溫度的豬雜可以用其他彌補,如果沒比較,只要豬雜新鮮,做出來的粥是一樣的好,哈哈哈——”

“回頭咱們開始招商鋪店主,孟偉、姚青,你們好好策劃一下文案,我希望能招引來更多店主入駐進小鎮。”對於他們發現的美食可以主動邀請,就如現在,安然吃飽便去找老闆談去她那邊開店,可老闆將頭搖成撥浪鼓,他在這裡已經做了十幾年了,都是老顧客,他不想動。

“要不您幫著推薦個人,或者帶帶徒弟?”

這回老闆沒拒絕,叫來現在不太忙碌的兒子兒媳,幾個人拉了幾個板凳坐下說話——

安然成功搞定了一家店鋪很有成就感。

接下來幾人將美食小鎮應該涉及的食物種類重新統計了一下,粗略一算居然有幾千個品種,它們會集中於幾十上百家店鋪經營,具體的還要看各家經營情況而定。

安然給足了誠意,半年內所有店鋪免租,商戶可以在村裡購買住宅,某些産品可以免費教等等——

方案一透過,宣傳便是孟偉和姚青的事,孟偉很快給自己弄了兩個助手,對外宣傳,對來者登記,一時間每個人都忙碌起來。

報名最多的便是做腸粉和魚的、做雞的,每個種類設計的不會超兩個,例如做牛雜、魚生、面、煲仔飯、燒鵝這種大眾品的整個小鎮只允許有兩家,賣南糖、腐乳餅、芋頭糕、甜品、的最好一家。報名多的擇優,當然還要透過安然和王志的考驗才能拿到通行證。

安然這裡忙家裡也沒消停,親戚朋友左鄰右舍想去都來找安家,安然不分親疏,只要你有手藝就來,即使他們規劃裡沒有的也能來。這樣一整還真被安然發現了一些民間小吃,如糖沙翁,如麻葛、芝麻糊、煎堆、蹦砂、簸箕炊——

傳統的東西安然不想放棄,結果就是鋪位增加了又增加,兩條美食街的位置幾乎要被沾滿,如果不夠安然考慮會再增加。好在很多攤位他們不需要多大地方,這也是安然在商鋪沒建前要做統計的原因,建商鋪會根據不同攤位不同要求設計不同面積。

安然讓施工方先給她建了幾個活動板房,她和姚青幾乎都在這邊吃住起來。安然最近並不願意回家,回來就要面對一堆破事。尤其村裡有人總想沾點便宜,好在有上次集資的事大多被安保國阻攔下來,安保忠現在是誰的事也不管。

安然知道自己招人恨了,可那又怎樣?想來小鎮做生意必須手藝過關,否則免談。只要你的東西好吃她還會主動上門求著他們來。

美食街的商鋪按各個商家的要求進行著系統規劃,陳姝妹看著安家一個個敲定了想要做的事這個著急。陳家那邊這幾年把手裡的錢早就敗沒了,隔三差五便來打秋風,而陳姝妹偏偏心軟,每次多少都給點,。安然說了多少次都沒效果,後來幹脆不管了。總之就家裡賣魚那點錢,別的錢都在她這裡,包括房租。

“安安,這次你就幫幫你表弟,你那邊不是用很多人嗎?你給他安排個事,佔著身子免得去玩牌喝酒,陳家就這根獨苗,你不管管陳家就完了。”陳姝妹見到女兒便忍不住唸叨起來。

“你問問陳啟生他會什麼?我能把他安排到哪兒?只要他有手藝,我保證給他留空位。但我不會像以前那樣幫助他賺錢,守不住錢的人賺再多也留不住,錢多了說不定是禍害!”

這一點陳姝妹相信,她那個侄子就差點離婚再找個小的,後來被他們知道及時阻止才沒離成。想想弟弟一家真讓人鬧心,陳姝妹忘不了老媽臨終的囑託,老人最後惦記的還是兒子。

陳姝妹說不動女兒,又惦記弟弟那裡,還有這個整日外跑的女兒,她除了嘆氣就是嘆氣,每天都沒高興的時候。安然看她那樣子不知如何是好,親戚不是幫不出來的,機會不是沒給他們,可結果如何?

等著天上掉餡餅的人該怎麼幫?就不該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