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置和安裝人員一到便開始安裝,沈安榮拿出一筆錢賄賂過來的安裝人員和技術人員,讓他們帶著那些選出來的人跟著一起安裝除錯,連同請來的英國師傅,讓廠子人盡快熟悉裝置,盡快成長起來。
十幾個人安然覺得還是不夠,人才越多越好,於是又增加了十幾個,湊上三十人的技術學習小隊,這將是廠子的技術骨幹,一旦學成工資將是普通工人的十倍!跳槽可以,但要付給沈家高額賠償,一紙合同相互約束著彼此,沈家越來越明白人才的重要性,只盼著老家那批人盡快成長起來。
穆勒家的貨船沒再像上次一樣停多久,而是裝了貨很快返航。他們已經嘗到了遠洋的甜頭,估計等到秋季還會再來。
沈家經過兩次的貿易終於有了些家底,在安然的提議下趁著外面的土地還便宜好買,沈家在廠外又買了一塊地皮,用於建庫房和宿舍樓等。
這回黃太太出力不找,見識到了新機器和技術人員她相信這個廠子只要建起來一定能賺錢。所以她這回是真正關心起廠子的事了,有需要她的地方自然不予餘力,汪太有些後悔投入少了,安然心領神會,因這次增加了機器,幹脆幾家股東召開了一個臨時股東大會,將股權和投資的比例重新做了調整。
廠子目前已經投入120萬了,除了黃家的十萬和汪家的五萬,全部是沈家和安然的投入。接下來的投入則是原材料的採購和工人的初期工資、庫房宿舍建設等等,所以汪家追加五萬也有必要。
股東大會明確子廠子的管理和股權佔比等等,廠子摒棄了工頭制,採用聘任制,廠子和下屬車間的責任分工明確,管理統一,制度健全。
這些都有賴於安然提供的一部企業管理,沈安庭沈安榮初見如獲至寶,於是廠子很快建立起一套新的體系。這就需要很多人手,沈家就這幾個人,沈安榮接受安然的提議對外公開招聘人員,不但招工人,還要招管理人員。
人員陸續齊整後各司其職,就是安然和安吉爾也有了各自分工。生活終於穩定了,安然每天的工作則是給她帶回來的那些英國人做翻譯,還有關照他們的生活。畢竟人家不遠萬裡來到中國,還是傳授技能。在租借地這些洋人很快能適應,很多商店鋪子就是他們同胞開的,買什麼都很方便,即使買不到安然也會盡量幫著弄到。
那三十名學徒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就跟著他們的師傅,而且一樣將他們分到師傅每個人頭上,形成點對點傳授。這些學徒都是有一些文化基礎,甚至有的還會一些洋文。在這裡他們不單單學技術還要學語言,鞏固文化知識,安然充當了老師的職責,沒多久安然又給他們增加了一門武術課,每天早上都跟著她打拳,連安吉爾都被拉著學。
安然只給眾人講了一次學武術的必要性,隨後每個人都在努力學,如果不是馬師傅在教沈家孩子,安然也會將那些孩子帶來一起練。即使有馬師傅安然也會時不時過去看看,與馬師傅探討一二。
沒有誰能理解安然的急迫性,未來對每個人的影響很大,掌握更多生存機率就大,但願他們能活著見證新中國的誕生,扛過艱難的歲月。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紡織廠投産,一個個紗錠在旋轉抽拉中纏滿了均勻的紗線,紗線透過織布機的運動飛速織出寸寸坯布,坯布染色後便是市面上銷售的各種棉布、絨布。這天沈家和黃家、汪家都來觀摩了,眾人摸著那細密均勻的布無不激動。
“沈老爺,恭喜了!”
“同喜同喜!黃太,汪太!哈哈哈!”沈老爺激動地無以言表,他沒想到沈家能有今日,誰都知道現在市面上洋布供不應求,織出布便是錢,機器一開銀元便來!紡織廠現在有五百臺紡織機運轉,每臺裝置每天能出一匹布,一匹布現在市面能賣25塊錢,除去各項開支,廠子的利潤大約能到38。想想看,就這樣生産,一天淨利潤就是4750塊,每月進賬就是十四萬,怪不得要開廠子,真賺錢!
沈家兄弟眼裡閃著淚花,只有他們知道廠子從建設到投産多不容?他們都是門外漢,從零開始一點點學起,沒想到他們成功了!當然他們要感謝太多人,沒有那些老技工師傅做指導機器哪會順利運轉?沒有那些維修師傅隨時保駕護航投産也不會如此順利。
還有黃太太送來的那些熟練工簡直就是及時雨,即使沈家在著力培養工人,但任何一個生手到熟手都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往往都要交“學費”!這些熟練工的到來無疑讓廠子省去了一些麻煩。
黃家給的不僅僅是熟練工,還有他們在這裡的一份安寧,雖然有安吉爾這個洋姑爺,但強龍還難壓地頭蛇呢,何況他們是什麼根基都沒有的百姓,安吉爾只是一個建築師。
沈家和黃家汪家在酒店舉行了一個慶功宴,隨即在報紙上發布一則訊息,美聯紡織廠今日正式投入生産,歡迎商家惠顧。
自從投産後安然每天的事越來越少了,徒弟與師傅們越加默契,只要不上培訓課安然便不會去廠子。但這種培訓課很有必要,即使你是一名紡織工機器構造事故處理也要明白。正因為工人懂裝置,才會正確使用裝置並及時發現故障,處理事故,將損失減小到最低限度。
現代工廠的管理制度使得整個生産單位責任清晰,管理明確,這一點沈安榮運用的非常好。對安然的職工培訓開始還不以為意,等切實見效後這一制度被他貫徹了個徹底。
又是一年的新年,廠子發了紅包安然迎來了1914年的新年,她和安吉爾的新家也正是建成。那是一棟漂亮的白色洋樓,是安然喜歡的格局樣式,這是安吉爾送給妻子新年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