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安然只表達了個人看法後就不再參與了,剩下父子倆天天鬥氣。安恆幹脆自……
安然只表達了個人看法後就不再參與了, 剩下父子倆天天鬥氣。安恆幹脆自己去追姑娘,安大成找的一個不見。終於某天他帶回一個洋裝女孩,姑娘在一所醫院做護士,曾經在沙俄辦的女子商務學堂學過護士, 畢業後進了一家醫院。
姑娘叫溫淑嫻, 父親是做皮貨生意的, 母親持家, 家裡就她一個女孩,上面有兩個哥哥。姑娘不善家務, 有些單純,看著沒什麼心眼。安大成不願意都不行,兒子說非她不娶,你做老子的還能怎樣?
姑娘想在南崗安家,上班近, 安大成頭大, 這幾年剛把帳理清有了一點積蓄,如果去南崗建房他現在哪兒有那實力!
南崗是哈爾濱的核心區,以前叫秦家崗, 中東鐵路修建後在這兒建了火車站,鐵路管理局也在這裡落成。隨著銀行、醫院、各部門的管理機構在此落成,南崗已經成為哈爾濱中心的中心,在這裡的人非富即貴, 歐洲人在此處投入了大筆金錢, 安家在那些人眼裡還不夠看。
但溫舒雅說可以, 當然可以, 不是咱們沒那麼多錢嗎!
婚事在這兒卡住了,阿恆也知道去南崗建房不現實, 如果在道外生活溫淑嫻上班會很遠。這時安然提出買地建房!由她出資買地建房,到時候給他們兩間居住。
安然一直想在南崗安家,不為別的,就為那裡的安全,孩子們上學和未來可持續發展,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南崗的發展遠遠超乎道外,而且那邊的學校醫院都很健全。
安然想的是聯排別墅那種,一側分出去即可,讓他們走內部樓梯或在外側單獨出門。這個提議可以解決安恆的問題,安然還能在南崗區有棟自己的房子。買地建房是事在此委託給蔣坤,這回手筆大,直接幹地下一層,地上三層,橫跨十幾米縱跨十米的別墅。
蔣坤告訴安然,物資不需要再去歐洲買了,哈爾濱作為國際都市歐洲的物資在源源不斷從歐洲運來,建房需要的東西只要有錢都不是問題。
安然很願意出錢不出力,只是這錢真真不禁花,房子建了兩年,幾乎花幹了安然夫妻所有積蓄。安恆和溫淑嫻等不上新房只得現在魯味齋居住。溫淑嫻喜歡魯味齋這邊冬天有暖氣,又不需要她生火做飯。即使這樣南崗的房子一建成夫妻就麻利地搬了過去。
安然直接從側一面給他們開了一個單獨們,與她那邊不相通,進去就是大廳,裡面有廚房和餐廳,上二樓三樓是書房臥室之類,三樓還有一個外陽臺。如果與整棟房子相比他這邊有些小,單獨看一點不小,畢竟該有的都有了。
夫妻倆是非常喜歡,再去看看安然那邊,好大!一樓的大廳都比他那邊一層大,裡面還有好多房間。外部巴洛克,裡面歐洲簡約風,處處是金錢的味道。
安然也很喜歡,她在南崗終於有了家,明玥高小畢業後在南崗上女子商務學堂,楊志鵬過來繼續讀高小,姐弟倆這回上下學都便利了。
女子商務學堂是俄國人在哈爾濱開設的俄式專業技術教育學校,全程俄語教學,意在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溫淑嫻學的護士,明玥選的是醫學,學期五年,據說老師非常嚴格。
安然現在最想把家裡兩個也熬出去,帶著他們什麼都幹不了,當然她什麼也不想幹。沒事帶娃出去逛街,不用出國巴黎時裝,法國葡萄酒,義大利的黑松露火腿,法餐,意餐,偶爾還能吃一頓日料,要什麼有什麼,當然首先你要有錢。
安然禮節性去蔣家拜訪了一下,蘇秀娥的兒子已經快上小學了,蔣太太的兩個兒子都送出了國,女兒現在與明玥一樣在讀女子商務學院,畢業後也要出國。據說大兒子今年要回來,輔助蔣先生做工程。
“他學的是建築學,他老子就是大老粗,大字不識幾個,以後沒文化可不行。”
安然附和著點頭,一個屋簷下生活著兩個女人,誰又能高興多少?好在兩人都遇到了一個不錯的男人,蔣老闆很會平衡,在外人眼裡一個屋簷下算是相安無事。
安然僱了兩個女傭在南崗的洋樓裡幫著料裡家務和做飯,有時不在這邊了楊志鵬的接送也交給她們,還有溫淑嫻照看,安然偶爾也要回魯味齋住幾天。那座新宅倒是成了擺設,現在主要是用來存東西,後來僱了一個老頭專門負責看守那邊兩處院裡,主要是裡面的東西。
韭菜暖棚的事早就交給了安雲岳家,每年安然給韭菜灌一次根,沒空了就讓安雲送去一些特殊肥料,施肥一次能保證一冬韭菜的長勢。還有就是經過試驗,靈泉水浸泡後的種子基因基本穩定,可以留種,高産糧種已經遍佈了整個東北。此後安然再也沒拿出過高産糧種。
安家小輩已經都能上灶了,按說魯味齋根本用不了這些人,這也是安大成最頭疼的事,都留著開支大,人員浪費,不留怎麼安排?
好在沒用安大成為難,小叔出面與安大成談了一次,兄弟倆決定自己在外面弄個餃子鋪。他們想去松北,不會與二叔在這邊搶生意。
安大成很是贊同他們自己去幹,冬季外賣餃子他早就想結束了,做的人家多了賣不出去多少,不值當再去費那番心思。以後主要是堂食,可以外帶,卻不外賣。他讓他們隨意,就是留在道外也可以,魯味齋又不主做餃子,他們的大方向還是以各種菜為主。
安雲兄弟已經決定了,去松北,這邊的房子賣了,換成錢去松北再買或建。
安大成又問了問安寧的想法,畢竟在魯味齋只能拿大廚的工錢,自己幹雖然辛苦收入會不錯,尤其帶著魯味齋的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