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不用給我錢了,這些真沒花多少,你給我的兩百還沒花呢!我現在工資三十一,那邊吃啥都便宜,你們給小博攢著,將來娶孫媳婦用。”
老太太想到兒子那兩口是得給小博攢些老婆本,怕是他爸媽那裡指望不上啥。“行,我先給你攢著,等你結婚了做嫁妝!”
安然無聲嘆息,真是給都給不出去。安然當晚與老夫妻做了一桌海鮮宴,來了八個人,臨走將沒做的四條黃花魚和半筐海蟹也帶走。老爺子數數手裡的票子,這一把就賺了一百多,真是啥時候都不缺有錢人。
老爺子仔細問了一下安然運輸情況,最終還是搖搖頭,距離太遠,而且東西多太打眼,偶爾一次還可以,現在查的嚴了更要注意。
老爺子還是給了安然五十塊,“ 以後可不能這樣幹了,小打小鬧還可以,真要被抓了就麻煩了,就怕你的工作都保不住。”
安然連連點頭“以後我會小心,不把握不做!”
“這就對了,哎呀,這貨真鮮啊!好久沒吃到這樣新鮮的母蟹了。”好太太用勺子挖著裡面的黃不住感慨,曹博吃的眯起了眼,他以前根本不敢吃,這回真是解饞了,“謝謝姑姑!”
“謝啥,那邊多的是,想吃等放假了去姑姑那裡,咱們吃個夠。”
老太太忙叮囑海蟹性涼,不能多吃,最好喝點酒。安然忙應是“所裡的大姐已經告訴我了,以後我每星期吃一次,不會多吃。”可看著通紅的大海蟹咋又想吃呢!安然忍住手沒去拿,而是看著老夫妻和曹博吃,自己給他們剝皮皮蝦,現在的皮皮蟹一樣肥,裡面的籽通體飽滿,越嚼越香。
海螺煮出來剔出肉,這些殼都要銷毀,安然裝了一個蛇皮袋趁夜深送出去沉河。第二天去了魏家吃飯,一樣豐盛的家席,唯獨人口越來越多。得知魏大哥會在臘月結婚安然發愁海鮮怕是不好弄。冬季沒有漁船出海,想吃海鮮都是幹活。
吳建英也是在考慮這個問題,要是有這些海鮮就好了,問過安然後最終只讓安然幫著買些海米,其他不是買不起就是不適用。其實大家對肉更情有獨鐘,她發愁的是肉!她又想起家屬時候,那陣子兔子山雞野鴨他家可是沒少造,積攢的存貨已經沒了,她好想那時候——
安然又回到工作狀態,臨近深秋,研究所到了繁忙時候,一些魚蝦母體被運來等待産卵,對蝦養殖組進來一大批海蝦,個頭比手掌大,一個個青黑健壯,母體多公的少。
外面蝦池經過大半年養殖個體已經達到了十二到十五公分,相較人工孵化蝦苗,野生的好像長勢更好些,個頭微大。出蝦時安然他們都過去了,滿網的青頭蝦各個鮮活肥碩,看著就讓人歡喜。
所長聯絡到的採購一筐筐過稱,隨後裝車運走。
“恭喜啊,恭喜今年你們大豐收!謝謝!謝謝你們為市民提供了豐富的貨源。”採購員與研究所的人連連握手道謝,有了這些蝦他這月採購任務輕松搞定,而且這些蝦一定非常受歡迎,要是在中秋更好了。
安然這才知道這些養殖區都屬於研究所,養殖的東西變現後他們才有資金搞研究,僱人幹活,買飼料,購買養殖種群母體等等。國家困難,很多經驗就是靠自己解決。他們養殖成功後就能普及民眾,也會有更多漁民協助捕撈種群,這就是互惠互利的事。
安然每天跟著記錄出了多少蝦,這些資料很重要。直到蝦撈完,資料上交外面的事才算完。所裡倒是給每人分了二斤蝦,誰買按一毛一斤算,安然買了十斤,十斤才一塊,真是便宜的要死。安然將蝦煮熟涼半幹收起來,這種蝦吃起來非常筋道好吃,又能放。想著魏家和曹家,她又去村裡買了一麻袋這種半幹蝦,還有吳建英要的海米,見幹的海螺肉和小墨鬥魚、蜆子肉、蚶子肉、魚幹都便宜也買了一些。
研究所養殖基地除了蝦還有養殖的各種魚,總之這陣子不管是所裡食堂還是各家,天天有魚蝦吃。安然又跟著段大姐去摳了兩次毛蚶。毛蚶在淺海淺灘處,下手一模就能摸到,這時節的毛蚶非常鮮。安然想到了麻蚶子燜米飯,麻蚶子大蒸餃,想想就流口水。
回來一身泥,洗幹淨毛蚶洗自己,摳了一大盆肉放進空間,又弄了一些悶了一大鍋米飯,再次嘗到這個味簡直幸福地要死。
段大姐做的大蒸餃給她送了一碗,饞的賈春生和高俊勇伸了好幾次脖子。這倆人一個分到海參養殖組,一個分到鮑魚養殖組。
兩人探探頭,最終帶著各自食材來找安然,主要是這姑娘賊會吃。
新鮮的海參,新鮮的鮑魚,安然想了想給兩人做了一頓豪橫的海參鮑魚面,海參爆炒,鮑魚煮熟片成薄片,一盆手擀麵,澆上海參,撒上鮑魚片,一大勺熱騰騰油汪汪的蔥油,就這樣一拌,鮮美的滋味在嘴裡可謂蕩氣回腸久久不散!
沒想到海鮮與面才是完美搭檔!有了海參鮑魚面,就有了螺片面、酸菜海蠣子面,鮮美的蜆子面,黃魚面,蟹肉蟹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