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泰北說到這裡,神情頓時變得十分激動道:“那可是堂堂一國之君吶,居然被當著群臣的面,跪在太極殿的龍椅之前!”
“是,老夫承認,膠東郡一事,陛下的確識人不明,誤將倭人當成是能教授自己知識的授業恩師,以至海防圖洩露,造成了倭軍大舉來犯。但畢竟他年紀還小,看人的眼光又如何能比得上成年人?”
“但正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則善莫大焉!陛下確實犯下了一個傷害了我大梁國體的低階錯誤,可只要能及時悔悟,並加以改正,我們就應該以最大的包容心來接納他。”
“而似太后那般當眾為難,令陛下難堪,只會加重陛下的自責之心,長此以往,甚至可能將陛下養成膽小懦弱的性格,這,對我們大梁來說,可絕對不是好事!”
聽到這裡,徐忠又差點沒當場爆笑出聲。
暗道若蕭天佐這小子還能有幾分自責之心,那就證明他還有的救,怕就怕他私心極重,且剛愎自用,對於自身犯下的錯事沒有半點悔意。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眼見前戲已經渲染的夠多了,翁泰北於是一臉正色地對著徐忠道:“徐大人,不瞞你說,老夫前段時間聯合禮部尚書李響李大人建立了一個“擁帝”組織,如今我大梁文官之中有八成都已答應加入。”
翁泰北說這番話時,一直在盯著徐忠的面部表情。
見對方的神色始終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化,當下他把心一橫,向徐忠下了一劑猛藥,道:“徐大人,我們都深知你在大黎名望極高,頗受那位女帝的寵愛。但假如你肯助陛下奪回政權,老夫承諾,事成之後將聯名諸位大臣上奏陛下,許你位列三公。”
翁泰北口中的三公,無疑指的就是眼下大梁的丞相、御史大夫以及太尉三位一品大臣了。
也就是說,若他徐忠同意加入“擁帝派”,待蕭天佐真正從蕭媚娘手中收回實權後,他的地位將直逼面前的翁泰北。
這個誘惑的確很難讓人拒絕。
當然,那是對一般人而言。
對徐忠來說,位列三公也好,封侯拜相也罷,終究都是要受制於人。
他的理想狀態,是做個不受人管轄的自在逍遙之主。
哦!
其實說白了,徐忠是對蕭天佐這位大梁的小皇帝沒有信心。
雖說蕭天佐的年齡還小,但正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六歲的稚童已經有了性格的雛形,何況這小子的心智比同齡人發育的較早。
所以,在徐忠看來,蕭天佐那乖張狠戾的心性基本已經定型,往後也很難再有太大的轉變了。
徐忠有些慶幸。
還好自己事先便與蕭天佐有過接觸,瞭解了他的品性,之後又被侯急提醒,所以心裡有了幾分準備。
否則,若換成是一個不熟悉蕭天佐的人,突然遭受翁泰北此番許以無上權勢的狂轟濫炸,只怕早就暈頭轉向,迷迷糊糊答應對方的提議了。
至於徐忠,自然不會受到這方面的影響。
他乾咳一聲,清了清嗓子,道:“丞相許下的這個承諾,的確很讓人心動,下官承認,自己也不例外。但正所謂無功不受祿,單單是答應加入你們擁帝一派,丞相便同意許諾給下官三公之一的職權,著實令下官有些難以置信。”
翁泰北捋了捋下頜的長鬚,道:“徐大人果然謹慎,不錯,待徐大人加入我們擁帝派後,老夫希望徐大人為我們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