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分析雷恩聯盟的這個桉例也是為了以後擴張做準備,畢竟博思掌控的人口基數雖說少,但好歹也是數百萬座行星系的疆域。
每座行星系平承載兩三千億人一點問題都沒有,柯林文明實際人口是123億億。
就這種基數,博思都嫌人少了,當然這也跟柯林原本人口素質沒有他帶來的嫡系高也有一定的關係。
柯林不僅高素質人口少,產出的資源也不夠支撐一個黑洞級文明, 所以為了在短時間內繼續快速發展,博思就藉著閃光族的東風又搞了個雷恩聯盟。
晨光、星盟、迪亞聯盟這三家現在卻是連一萬億人口都沒有。
晨光和星盟各有一個六段智械,迪亞聯盟在義務教育條例施行之後,人口素質高的可怕,不能獨自晉升領域階,只能活兩百歲,所以才能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
而人口不足的問題已經開始拖累他們的發展速度了。
想要人口增長光靠生娃肯定是無法跟上自身發展需求的,所以就得想辦法到處去坑蒙拐騙了。
不論什麼時候,一個文明的人口基數都是發展的重要指標,沒有足夠的人口,長遠發展什麼的都是無稽之談。
三者現在分別在三條懸臂上快速擴張,直接以聯盟的形式招收成員國,簡直是來者不拒,不過具體架構又有些不同。
星盟與晨光都是玩家開創的文明,而且還各有一個六段智械坐鎮,所以不怕人多就怕人不來,先保證肉都悶到鍋裡,然後慢慢消化。
而迪亞聯盟明將內部所有人口劃分為三類,預備役、普通與核心。
預備役是指還未晉升領域階的人口,這是聯盟內部新生代人口。
普通則是不到六段且領域階並不是靠自己獨立晉升的人口,這大多都是b5懸臂上那些成員國已經晉升了領域階的人口。
至於想要成為核心要麼晉升六段要麼就獨立晉升領域階,成為核心就代表著一隻腳已經踏入迪亞聯盟統治階級的大門。
伯頓星系中每一個新成為核心的人,本體都要去神隕星系進修一百年徹底融入聯盟的統治階層。
現在b5懸臂上僅有康龍這支全義體部隊存在, 至於安全問題完全就不操心, 以伯頓現在這種情況就算迪亞聯盟不設防也沒有人會主動進攻,還有同樣在b5懸臂擴張的查爾斯幫忙看著以防真有意外發生。
當強制義務教育條例實施之後,新加入迪亞聯盟的成員國心裡也只是發發牢騷而已, 畢竟這年頭在伯頓能有個大腿抱就不錯了,哪還會去計較那麼多。
對於他們四人來說,伯頓星系現在的局勢基本上已經平靜了下來,接下來就是修養生息,直到真正的晉升黑洞級文明。
……
其他人在操心人口問題,王晉也不例外。
這一個月來,又有183個克隆體誕生了意識,人口雖少但卻一直都在增加。
第二名覺醒的克隆體至今仍未給自己取名,按對方的話來說,等到學習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之後再為自己取個名字,王晉對此也不無不可。
克隆體的培養雖然重要,但也只是佔據了他一小部分精力。
大家都進入了休養生息階段,只剩追光文明還在一邊休養生息一邊全力擴張。
中心區域每一天都有大量的星系被拿下,這些疆域若他不主動支援僅靠十幾只母巢估計需要三年時間才能發育成一座成熟的蟲巢,對於這些星系,王晉和蓋亞只當是撒出去的種子,全部交給帶隊的蛛後運營,並未有一絲干涉。
四千五百多億座星系, 他們不可能每一座星系的擴張都安排大量的初始資源讓戴森球與母樹之根這種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迅速走上正軌,既浪費也沒必要。
一座新佔據的星系中, 沒有絲毫生氣,幾顆星球表面上還可以看到大量被拆遷過的痕跡,這裡所有人都早已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