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他而言,被別人孤立的感覺,很不舒服,很不爽,待人為善,平易近人,才是他的做事風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回主話,奴婢知錯了,是奴婢誤會了劉管家的話,才給主造成如此多的麻煩”黎蘿低著頭不敢看寧夏的眼睛,語氣中滿是誠懇。
“哦?這是怎麼一回事,你同我好好講講,你放心吧,我不會怪罪你的”。
“奴婢謝過主,事情是這樣的,那日您來到府中之後,管家就交代奴婢們,說您是王上身邊的紅人,一定好生伺候您,萬不可懈怠,更不能惹得您不高興,誰若犯了錯,那便會被逐出蒙府。
所以,奴婢們才不敢與您交談,見到您也只是遠遠躲開,不是奴婢們不尊重主,而是怕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對,驚擾到主,而受到管家的懲罰。奴婢知道錯了,還請主責罰”。
女孩子就是喜歡哭,從古至今一直如此。我也沒有怎麼你啊,你咋自己說著說著就要哭了呢?寧夏看著低聲抽泣著的黎落,也只好無奈搖搖頭。
只是沒想到昨天的鬧劇竟然是因為中間出了這麼一個烏龍,虧得自己還是皇帝身邊的“紅人”呢,結果在這偌大個蒙府之中,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還以為自己真是那讓人避之不及的“瘟神”呢。
“好啦,你哭什麼,不許哭,我數到三,你不抬起頭給我笑一個,我可就生氣了。
我和你說哈,我生起氣來,可是連自己都敢打的。現在,開始數數,一,二~~~三”。
看著寧夏那齜牙咧嘴,怪里怪氣的動作表情,黎蘿被逗笑了,同時也笑得寧夏肚子疼。
撲哧,噗咚~
“啊哈哈哈~小丫頭,哈哈哈……”寧夏匍在床上,用手拍打著床大笑。
至於他笑的原因,這裡說起來就比較有趣了。
黎蘿被他的動作表情給逗笑了,可是在笑之前她是小聲哭泣著的,所以當她一笑時,尷尬的一幕發生了,可愛的小瓊鼻上居然吹出了個鼻涕泡,噗咚一聲炸了。
就是這一幕被寧夏盡收眼底,所以才有了後面的鬨然大笑。
“嗚嗚嗚……您是壞人,嗚嗚嗚……”
好吧,要不怎麼說他情商低呢,看吧人家小姑娘給羞得,紅彤彤的小圓臉都快成猴子屁股了。
人家也不理他了,捂著臉,大哭著就從外面跑去,離開時還不忘回頭罵他一句“壞蛋”。
“哎,你跑慢點,看著路,注意別摔了哈”。
看著漸漸消失的背影,寧夏嘴角的笑容也收斂乾淨,揉了揉空癟的肚子,喃喃自語。
“真是個天真無邪的小屁孩兒啊,洗把臉,出去找飯吃,昨晚好像光顧著喝酒了,都沒怎麼吃東西,這麼一說起來,還真他孃的餓。”
早上穿插的這一段小插曲,讓寧夏原本不是很美膩的心情,也美膩了起來,心情好了,吃飯自然也就有了食慾。
現在的他正端著第三碗米飯,狼吞虎嚥著,看得一旁的蒙武撫須直笑。
……
在古時,人們一般情況下一日只食兩餐飯,分別是朝食和哺食。其中朝食又叫“饔”與‘擁’同音),吃飯時間相當於後世上午九點左右。
這一點在《左傳》鞌與‘安’同音)之戰中有過明確記載,書中齊侯說“餘姑剪滅此朝食”,他的意思就是:晉軍不禁一打,天亮後再交戰,消滅了晉軍還耽誤不了“朝食”。
而哺食,又叫“飧”與‘孫’同音),一般在申時,也就是後世下午五點左右開始吃飯。
在宋玉《神女賦》中提到,“哺夕之後,精神恍惚”。大概意思就是說在太陽落山之時吃過晚飯以後,人就容易犯困迷糊。
雖然這些文獻資料都在說明著古代人們一日只食兩餐,但是,凡事都有個例,這一點寧夏可以作證。
因為他現在的吃飯時間也差不多後世七點左右,絕對不會超過八點,這就說明他們很可能一日也食三餐。
當然了他的想法也並不是毫無根據的瞎猜,因為就在昨日,他進宮之前,蒙武曾提出讓他們留下吃個飯在出發的建議,可是安公公以趕時間為由而拒絕了。所以寧夏猜測他們很可能是一日三餐,與後世差不多。
可憐的某人還沒在人家待過完整的一天,連一天吃幾頓飯都得靠猜,他又不好意思直接問,他怕人家把他當傻子看待。所以明明可以一句話解決的事,非要花幾倍的心思來分析,也是醉醉的。
他也真是閒得蛋疼,胡思亂想,盡扯些有的沒的。
其實寧夏分析的是對的,剛才我們說的只是一般情況,那麼特殊情況自然就是一日食三餐了,關於這一點說法也是有科學依據的。
在《莊子》的〈逍遙遊〉中有這樣的說法:三飡而反,腹猶果然。意思就是:一日吃完三餐,就不會感覺肚子餓了。從這樣的記述中來看,在春秋戰國時代西元前770至西元前221)就已經確立了一日三餐的觀念了。而“疾行逾白步,健飯每三餐。”也足以說明,千百年來,一日三餐的習慣,已經非常普通了。
只不過,一日三餐只是富人家的生活,窮苦百姓也就日食兩餐。
喜歡祖龍之尊請大家收藏:()祖龍之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