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蘇氏一聽最後那山參賣的價格,以為自己聽錯了。
“賣了多少錢?”
“你沒聽錯,那山參真的賣了一百兩。”夏二郎知道他媳婦肯定以為自己聽錯了。畢竟他當時就在旁邊看著都覺得很不敢相信。
“及己竟然這麼厲害!”
“可不是嘛,今日要是讓我一個人去賣那山參,估計五十兩那掌櫃的都不會出給我。”
夏二郎對這一點看得很明白,那掌櫃的也是個看人出價的人。
他自覺沒有女兒那份口才和氣度,能夠掌控住主動權。
“及己只要了五十兩。剩下的我手上還有五十兩零四百九十文。”
“原本明年打算送蘇木去讀書,還怕家裡因此要過的緊巴巴的,沒想到這一會兒居然有這麼多錢。”夏蘇氏明白過來,女兒之前不當著蘇木的面說的原因了。
這家裡一百兩銀子可是鉅款了。
整個夏家村,看就只有牧之和村長家是百兩戶了。
不過,現在他們家也是了。
“看來我以後得更努力幹活了,總不能總是要用女兒掙得錢來養活這個家。”
“我們有鬥志是好事,不過你這話要是叫及己聽見了她可要不開心了,她肯定得說這山參是你和她一起去採的,沒有你去,她也採不了山參。都是一家人,大家都好好的,最好。”
不得不說,還是夏蘇氏最瞭解夏及己。
夏二郎想著也是那麼回事,女兒懂事,兒子乖巧,媳婦溫柔賢淑,他們家的日子越過越好,夏二郎只覺得在這寒冷的冬夜,心底依然熨燙。
十一月初一,家裡也沒什麼事幹。夏蘇氏帶著夏及己把家裡曬的蘿蔔條,紅薯幹都收攏好了。
十一月初三,太陽高照。
這兩日氣溫有些反常的偏高。夏及己想起在二十一世紀的時候,夏日每次下大雨前的前一天,總會很熱。
她瞧著現在這反常的氣溫,想著莫不是過幾天就要下大雪了?
天氣很好,一家人決定去鎮上買些東西回來,順便賣點蘿蔔。
之前夏家總是在趕集的時候去鎮上買東西賣東西,讓夏及己有種錯覺,上鎮上買東西只能在趕集的時候去。
反應過來後,夏及己暗罵自己有點傻,固定思維很可怕。
夏二郎背了二十斤葡萄酒,和五斤小魚乾,夏蘇氏背了一個揹簍,裡面裝了一揹簍新鮮的白蘿蔔,夏及己提了兩斤幹秋耳,還有兩斤曬好的石螺肉。
夏蘇木摸了一把紅薯幹在兜裡,一家人去了鎮上。
到了鎮上之後,先把酒,蘿蔔,小魚乾和石螺肉賣給了秦掌櫃的。
蘿蔔便宜,一文錢兩斤,夏蘇氏背了十斤,得了五文錢,酒八百文錢,小魚乾六十文錢,石螺肉二十文錢,幹秋耳八十文錢。
這一趟得了九百六十五文錢。
簍子籃子都清空了。一家人就去街上買東西。
夏及己在一個賣乾草藥的舊攤位上,挑了半斤辣椒幹,還有些幹八角,幹桂皮,買這些統共花了五文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