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杉、張冰倩二人,在京城停留了一個星期後,帶著歌曲、劇本返回港島了。
林陽的生活,蕩起的漣漪又平靜下來了,他每天就是教室、食堂、宿舍、圖書館,星期天再回家去一趟。
不知不覺中,就到了三月底,這一天,林陽看見鄒恆急匆匆地往外走。
“鄒老師,你這樣匆忙有什麼事嗎?”
“林陽,房山發現了古墓,我接到通知趕過去看看。”
“鄒老師,你怎麼去?有車嗎?要不我送你?”
“我有車,就在大門口等著我,林陽,你有事嗎?”
“鄒老師,我沒有事啊!正準備去圖書館吶!”
“那你想不想一起去看看?”
“鄒老師,當然想了,我能去嗎?”
“跟我走!”
“鄒老師,咱們這是要去房山什麼地方?”
“龍門口,據《金史》及《大金集禮》記載,房山之西北方約12裡處,墳山之西北約3華里處有龍門口,過龍門口向西北行約2裡地,即為金陵所在地。”
“鄒老師,這個金陵是什麼朝代的?是北宋時期的那個金國嗎?”
“林陽,你說對了,就是這個金國,據通知說,村民們整改梯田時,推土機推出了一件繪著“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案的三彩瓷枕。”
“噢,原來是這樣啊!”
等到林陽跟隨著鄒恆到了地方,他才發現這件事後來的金國皇陵群。
站在出土三彩瓷枕的地方,林陽舉目四望,他知道腳下的土地,距離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陵墓僅有80米左右。
“考古考古,連蒙帶唬,刨墳挖土,一輩子辛苦。”
鄒恒指著考古現場忙碌的那些人,對林陽風趣的說。
“林陽,你今天親眼目睹了考古現場,後悔自己的選擇嗎?”
“鄒老師,我不後悔,中文裡的“古”字,頭上若長草了,就變成了一個“苦”字,考古就是要苦中作樂,尋找歷史的真相。”
考古專業與其他專業不一樣,除了在教室裡上課外,還要去田野裡進行實習,每一次實習都會成為,大學生是否選擇考古為職業的分水嶺。
林陽與其他人不同,他的目的並不是要真正的考古,而是為了識別古董,因此,苦不苦就無所謂了。
此時,雖然三彩瓷枕出土了,但是與其他文物一樣,並不能為確定金陵位置提供直接證據。
況且,國家的考古發掘必須是配合基建,或搶救性發掘,帝王陵寢尤其不能主動發掘。
林陽入學這一個多月,知道了一些常識性的東西。
因此,他就不打算開口,指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陵墓位置。
直到1986年,金陵的神秘面紗才得以揭開一角。
2002年,金代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睿陵被開啟,從此補上了中國曆代帝王陵墓考古的“一個缺環”。
林陽在現場只可以開口,並不能親自下手去發掘,所以,就有些閒得慌。
他看見拿著攝像機的也停下來了,就走過去跟他們聊天。
“你們是電視臺的還是文物所的?”
“我們是京城電視臺的,你是京城大學的?”
林陽的衣服上,戴著一枚京城大學的校牌。
“我是京城大學考古專業的,你們是來拍攝新聞的,還是做紀錄片的?”
“我們是拍攝新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