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寫小說一時出不了成績,那就不如想辦法試一試其他的路。
根據七、八十年代的現實情況,在結合陝西當地的特色,林陽覺得從秦始皇兵馬俑,可以找到一條出路。
“王哥,我是一個俗人,有些話你看你會覺得不好聽?”
“小兄弟,為什麼要這樣說?”
“王哥,吃飯是為了活著,可活著不是為了吃飯,你的理想我支援,但是,咱們也可以多條腿走路呀?”
“多條腿走路?兄弟,什麼是多條腿走路?”
“王哥,我的意思是,寫小說的同時,還可以想一想其他的賺錢路子,咱們畢竟是要過日子的,創作不順利,就想辦法把小日子過好。”
林陽這是在引導王惟國的思路。
“具體點兒的?你說的具體點兒?”
王惟國的興趣也上來了。
“比如說,你們陝西的秦始皇兵馬俑。”
林陽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王惟國給拒絕了。
“小兄弟,這件事幹不的,那可是要掉腦袋的,你不想活了。”
王惟國的頭,搖的就像是撥浪鼓。
“哎吆,王哥,我說的不是真的兵馬俑,而是想辦法看看能不能搞出仿製品?”
“仿製品?你要仿製品幹什麼?”
“王哥,實不相瞞,我在大學裡學的是考古專業,住宿的地方有許多外國留學生,聽他們說,外國人非常喜歡咱們的兵馬俑。”
王惟國聽到這裡眼前一亮,他似乎一下子明白了。
“小兄弟,你是說,把兵馬俑的仿製品,賣給外國人?”
“對,王哥,我就是這個意思?”
“嗯,這件事不容易,兄弟,據我所知,眼下還沒有人能夠,將兵馬俑的仿製品做出來,你的想法是好的,可是行不通啊?”
“王哥,我覺得這件事,困難雖然不少,但是,只要去想辦法解決,總有一天會成功的,你想不想試試?”
林陽開始引誘王惟國。
“怎麼個試法?”
“王哥,你回去西安以後,先去兵馬俑博物館找人,最好是專家級別的人,請他們做技術顧問。”
“然後,你在找幾個可靠、放心的人,開始試驗做兵馬俑仿製品。”
“這個好辦,人有的是。”
“王哥,製作的整個過程,一定要分拆開來?”
“小兄弟,這是為什麼?”
王惟國疑惑不解。
“王哥,分拆的好處就是技術不容易洩露,分的越細越好,比如:從和泥、制模、脫模、精修、陰乾、燒窯、出窯、還有做舊上色,這些程式都要分開來。”
林陽一口氣說出了所有的步驟。
之所以知道兵馬俑仿製品這件事,那還是林陽重生之前的事。
又一次他去兵馬俑博物館旅遊,看見許多人在賣大小不一的紀念品,問清楚後才明白,原來是附近的老百姓自己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