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朱鳳博的餘音迴盪在排練廳時,雷鳴般的掌聲緊接著就響了起來。
“朱老師,你唱的真好!”
林陽這句話不是恭維對方,是發自他的真心的。
“林陽,不是我唱的好,是你的詞、曲寫的好,沒有詞曲就算是神仙也唱不出來?”
朱鳳博也說出了她的心聲。
“好了、好了,你們兩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就不要在我們面前誇獎彼此了,林陽,你既然會寫歌,就應該不止是這一首吧?”
王琨有一種直覺,林陽肯定還有其他歌曲。
“王老師,我確實是還寫了另外一首歌。”
“林陽,那你還等什麼呀?趕緊給我們表演一下?大家都在翹首以盼呢?”
王琨非常開心,她覺得今天的收穫實在是太大了。
東方歌舞團重新恢復建制,她正在為沒有新節目而暗自發愁,這一下可好了,林陽無意中幫了一個大忙。
“王老師,這首歌我感覺有些不合適,我想在考慮、考慮?”
“考慮?不就是一首歌嘛?有什麼好考慮的?”
王琨疑惑不解。
“王老師,這首歌的唱法,與剛才朱鳳博老師的那種唱法不一樣。”
“林陽,不一樣在哪裡?”
“王老師,這首歌聽起來會有些俗氣,所以,我覺得就不要在這裡演唱了,免得大家笑話我。”
林陽之所以如此小心翼翼,並不是無病呻吟、杞人憂天。
南朱北李中的李谷藝,曾經就發生過類似的事。
1979年12月,李谷藝為電視風光片《三峽傳說》,錄製了一首插曲:《鄉戀》。
隨著《鄉戀》的躥紅,同時,這首歌也受到了空前的非議和責難,不少人認為這種唱法不符合社會藝術主規律。
一時間,關於《鄉戀》,各家報紙、雜誌展開了大論戰。
批判與反批判,新舊觀念、新舊隔閡、新舊矛盾、新舊分歧,統統在這首歌曲上爆發了。
從1981年開始,李谷藝演出時可以唱別的歌曲,就是不能唱《鄉戀》。
直到1983年,李谷藝受邀參加,由央視舉辦的首屆春節聯歡晚會,面對著無數觀眾點播《鄉戀》這首歌,事情才發生了轉機。
林陽此時此刻的知名度,與李谷藝根本就不在一個水平上,他可不敢去冒這樣的風險,更何況,現在還是1977年。
“不就是一首歌嘛?有什麼大不了的?你演唱一下又能怎麼樣?”
人群裡有人說話了。
“就是、就是,現在已經不是前些年了,你還怕什麼?”
……
大家七嘴八舌的開始議論起來。
“你們聽我說一句,這樣好不好,我先暫時不唱歌,用手風琴把曲子給大家演奏一遍,你們聽一聽怎麼樣?”
王琨、朱鳳博能夠理解林陽的意思,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她們實在是經歷的太多、太多了。
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掉入萬劫不復的深淵,特別是文藝圈裡的人,更容易招惹一些是是非非。
林陽得到大家的同意後,就用手風琴演奏了一首歌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