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眉苦臉的王永明在地下室,看著眼前的漢卡咳聲嘆氣,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錯了,費盡精力搞出了這個東西。
現在,卻面臨著賣不出去的麻煩,這是他當初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
實在不行的話,不如回老家去算了,這是王永明此時最真實的想法。
王永明正在收拾東西的時候,聽見外面有人敲門。
“誰呀?”
林陽聽到一股濃濃的河南腔。
“是王永明老師嗎?”
“是我啊!你是誰啊?”
隨著問話的聲音,門開啟了,王永明看著門外站在一個年輕人。
“你是?”
王永明疑惑的問了一句。
“我是聽我姐說,你研發出來了一種五筆中文輸入法?”
“你姐是誰?”
“央視辦公室的林芬。”
“哦,原來是林主任的弟弟啊!快請進、快請進?”
“王老師,這是收拾東西準備走嗎?”
“唉,我出來都半個月了,家裡面有事就先回去一趟?”
王永明找了個體面的理由。
“小夥子,你叫什麼名字?”
“王老師,我叫林陽,你的五筆中文輸入法可以說一說嗎?”
林陽開始明知故問。
“林陽,這件事儲存著五筆中文輸入法的漢卡……”
王永明興致勃勃的介紹起來了。
如果是其他人,要想在1983年弄明白漢卡是個什麼東西,確實是還需要認認真真地學習一番。
不過,對於重生回來的林陽來說,就不一樣了。
可是,面對著王永明的講解,林陽還不得不裝作一副什麼都不懂的樣子。
80、90年代,你如果走在中關村電子一條街上,會發現很多公司都在銷售一種電子產品:漢卡。
漢卡是一塊積體電路板卡,和一套用5寸軟盤承載的軟體系統,板卡上的晶片字型檔裡永久儲存著常用的標準漢字。
早期的計算機使用中,因為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有限,為了提高效率,減少在漢字輸入過程中對儲存器的頻繁訪問,漢卡就應運而生。